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走进清中>>校园文化
 
“星羽 青果父母学堂”清潭中学专场第三讲 ——我看我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家庭系统)
 
发布时间:2020-11-0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吴心越



111日下午200,“星羽 青果父母学堂”在我校北校区教学楼2楼青少年活动中心如期开展第三次活动,本次活动由钮维萍老师主讲,主题为“我看我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家庭系统)”。30组家庭有序到场,签到测温入座,各方嘉宾及我校新进教师到场学习。

环节一:作业回顾

首先,奉校长对上周的作业进行反思总结,挑选了一些优秀作业进行分享与点评。家长们有的按照作业要求,开始了情感银行的积累,也有的家长详细记录了每一句对话。无论是哪一种形式,都可以看到参与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的用心,也可以看到家长们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奉校长也对家长的记录提出建议,希望家长能够将这种记录延续下去,同时也强调,家长与孩子的交流:“聊天就是聊天,不是说教。”

环节二:我看我家

片刻休息后,今天的课程正式开始。钮维萍老师组织家长进行了两场小活动,并引导家长从活动中思考,从而得到对于家庭教育的启发。

(一)系统

首先钮老师指导家长们进行了小游戏,要求:

“选定自己面前的两个人,构成等边三角形,对方移动时,自己也要跟随着移动,保持三人之间的等边三角形。通过挪动你自己达成目标。”

看似简单的活动引起了家长们的热烈讨论,各个小组的家长代表们各抒己见,激烈讨论。

听完家长们的讨论,钮老师总结了家长们的回答:

家庭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只要你在系统里,作为或不作为,都对系统里的状态有影响。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一个家庭系统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如果可以恩住不动,就不会发生后续一系列连锁反应。因此,重要的是“挪动你自己,达成目标”。

钮老师还举出实例进一步阐释这一问题:当代中学生缺少从挫折和磨难中获得成长的机会,这是普遍现象,那么前者导致的耐挫力差,是原因还是结果呢?这里钮老师特意强调了线性因果与循环因果,家庭中不存在单线型的因果关系,对于任何问题,都不能简单粗暴解读。

(二)家庭互动模型

随后,钮老师先向家长介绍了“讨好型”“指责型”“打岔型”“超理性型”四种模型,随后三人一组进行角色扮演,两人扮演当事的矛盾双方,一人扮演第三者旁观,模拟家庭沟通过程中的矛盾模型。各个小组的成员结合自身家庭实际,都有了设身处地的感触:

“自己理性起来,才能更快沟通。”

“各种类型都有会比较好,才能达到平衡。”

“如果有人唱黑脸,自己一定唱红脸,解决家庭矛盾。”

“你认为的超理性可能是指责。”

听了家长们的感受,钮老师也做出了精妙的分析总结:不同的模型,不同个性的孩子,产生出来的结果完全不一样。在这个环节中,只要非常认真地做了,尤其是体验了第三人任意感悟的,一定感受最深。反思结合自己生活,作为家长的感受和作为孩子的,可能完全不一样。而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没有最好的模型,只有适合的。

一个家庭中,夫妻关系一定要大于亲子关系。和谐的夫妻关系可以为孩子的未来建模,教会孩子学会处理问题。父母恩爱,更是给孩子“人际和谐,身心安宁”的最好礼物。

那么家人之间应当如何沟通呢?钮老师介绍了家庭信息的传递与反馈的模型,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介绍了交流过程中信息的全维度:事实维度、诉求维度、关系维度、自我暴露维度,并要求家长尝试使用这一方法与爱人、孩子进行交流。

希望通过本课学习,家长们能够切身理解家庭这一系统的内涵,自己身为家庭的一员在这一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在交流与互动中一点点获得成长。(文:吴心越;图:吴心越)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