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7月4日,在我校北京研学的第三天夏日炎炎,依然挡不住清中学子对清华大学艺术馆藏的如火的好奇。 迈入艺术馆的大门,一股庄严之气油然而生,大理石的墙壁和水晶灯交相辉映,透出一种辉煌之感。登上四层楼顶一个摆满瓷器的圆盘出现在眼前。精巧的花纹和柔合的线条让人暗暗称奇。步入展厅当中,无数雕刻精美的瓷器让人目不暇接, 或庄严,或舒缓,每一件艺术品,都仿佛巧夺天工一般。转头进入清朝织物收藏馆,清瓷清袍,无一不精雕细琢。长袍之上,黄龙张牙舞爪,火凤振翅欲飞,栩栩如生。如果说瓷器展厅展示的是西方艺术之韵,那么清朝让织物展示的,便是东方艺术之魂。传神的画作一幅接一幅,令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走出艺术馆,被震撼的心情依旧难以平静,恢弘大气的画作,雕塑,织物依旧留在脑中,令人难以忘怀。环游了一圈中国共产党培养人才的学府—中国人民大学。若把国都北京比作一条璀璨的星河,那么中国人民大学便是星河中群星里极其夺目的一颗。初入人民大学的大门,便可看见一座花铺。花圃的后面是一座石碑,石碑上有六个烫金大字“中国人民大学"。 学校内另一块巨石上市人大的校训“实事求是"。校园内高楼林立,绿优良,各种设施应有尽有。中华人大成立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它的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在1946年12月16日中国人民政府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这才有了矗立在国都中的人大。中国人大占地230余万平方米,设有各个知名校区。馆藏图书极为丰富,约莫纸质图书三百九十二万册,电子书297万种,并且还有着丰富的师资力量,专任教师一千八百四十六人1846人,全日制在校生两万四千七百七十八人。这是无数学子梦寐以求之地,让我们期待人大给我们带来的精彩。 下午,我们来到了饱经沧桑的颐和园,走上探寻颐和园前世今生的道路。同学们漫步在亭台楼阁与昆明湖畔之间,仿佛随时可触摸到历史古老沧桑的痕迹 。听着导游妈的描述,仿佛当年那场波及圆明园的大火,真真实实的展现在眼前。途中,我们在昙花阁、苏州街等颐和园的美丽之处参观游览,见证了中国近代化的种种印记,拍下了自己的合影,留下自己的足迹。古树下,一位民间老艺术家,以杆代笔,写下一行行赞美中华大好河山的诗句。随后,我们游览在世界上最长的长廊之中,观赏洞庭湖碧水连天的景色和绿肥红瘦的荷叶莲花。在治镜阁、文昌阁和宝云阁雕镂着似锦繁花的楼阁上,我们静静观看着水天相接处,几条扁舟微微荡漾。 今天的行程让我们既一起领略了古建筑的风采和各大高校的魅力,又让我们对中国古代早期发展进一步了解情况,也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心里进行规划,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在旅行中学习、成长,这才是我们北京研学的最终目的。(顾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