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垃圾分类,大家肯定不陌生了。上海市率先成为全国试点,从2019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湿垃圾”、“干垃圾”和“有毒垃圾”。随后,全国范围内数十个城市也紧随其后开始实施垃圾分类。为了让同学们提前适应垃圾分类投放,常州市清潭中学联合清潭五社区于7月17日上午9:30在清五社区活动室开展“垃圾分类护环境”活动。 活动伊始,老师就给同学们出了一个难题——“旧毛巾”、“苹果核”、“纽扣粒”……都该被投放去哪儿呢?精细设计的问卷上,一个个废旧物品化身成可爱的卡通的形象,在不同的去处前犹疑,发出“怎么办?怎么办?”的疑问。起初同学们也感到无从下手,频频出错,一个不小心就将垃圾“安排错了去处”。看到这样的情形,老师也不时下位为大家指点迷津。 随后,指导老师将《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为同学们进行了系统的讲解。一番讲解以后,同学们都感到豁然开朗。接下来,就到了动手实际分类环节了,一个个垃圾桶一字排开,等待着同学们“大显身手”。电池是有害垃圾,报纸是可回收垃圾,苹果核是湿垃圾,创可贴是干垃圾……现场热火朝天,大家在多次实际练习分类以后,熟能生巧,分类的正确率大大提高,每个人都对垃圾分类有了更加具体正确的认识,更是在和其他同学的互动中认识到了垃圾旧物如果分类得当将会有很大的可能变废为宝,对环境的贡献更是不可估量。 最后,孩子们将自己这次垃圾分类的心得体会创作成了一幅幅生动而斑斓的画作,色彩不仅绽放在画纸上,更染亮了孩子们的面庞。 这次社区活动提高了孩子们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的意识,同学们都获益匪浅。(图:陆佩芳、文:高雨萱) 附学生感想: 进入社区活动中心,入眼的便是一排排的画版,桌前的颜料,让人不禁产生疑惑:不是垃圾分类吗?怎么这是要画画。 活动开始,一切才揭开迷雾:原来是创作垃圾分类的宣传画。 随着上海轰轰烈烈的垃圾分类,让人们不得不正视环境的保护。而此次的活动,可以让我们直观的感受和认识垃圾分类。是一次十分有意义的活动。 活动之初,同学们显得有一丝丝拘束,也不是很能理解活动的要求。但随着时间的流淌,大家开始放开手脚,开始互相讨论。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什么是干垃圾和湿垃圾?纸巾是什么垃圾?甚至有同学开玩笑提出:小龙虾是什么垃圾?绘画过程中,虽然状况百出,一会儿颜料撒到了,一会儿画错了。但大家都沉浸在绘画的快乐中,最好的是,大家都完成了自己的创作。 在此次活动中,我们感受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也更多的了解了垃圾分类的信息。我想:保护环境,要从我们自身做起,从垃圾分类开始,相信人类的生活环境会越来越美好。 ——九(16)班 丁琥懿 “垃圾分类”已不是什么新鲜词了,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 我今天参加了一次社区活动,让我对“垃圾分类”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垃圾分类是解决城市垃圾的根本用途,让生态垃圾重归于大自然,让人工合成物回归工业体系,让人类的生存更加的美好与和谐。在这次活动中,我们通过画笔实现了对垃圾分类的理想憧憬。在同学们的想象中,一份份垃圾有条不紊地回到了它们的“家”。 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到,我们的生活垃圾可以分为四大类:可回收物.厨房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它们分别为:蓝色、绿色、红色和黄色。我们小区里面也有四种颜色的垃圾桶,一开始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垃圾桶和颜色摆放着那里,自从今天我听了这次的讲座,让我明白了作为新时代接班人,我们必须要做到垃圾分类,我觉得应该让环保部门多去一些公共场所或社区进行宣传和教育,这样便于让人们充分的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与意义。 所以,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地球,让我们中国人有关健康的环境和身体来保卫我们祖国的家园。让我们号召起来吧“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八(7)班 陈世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