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走进清中>>校园文化
 
孩子的优秀,是家长一生的荣耀
——记赵凯教授《倾听青春期孩子内心的真正声音》
 
发布时间:2019-12-0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汪文倩




11月24日下午,虽然下着蒙蒙细雨,但是北校区西报告厅内座无虚席。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赵凯教授的到来,引发了清潭中学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的热潮。

赵教授指出孩子在初中阶段,正是处于人生思想、情感、心理和道德发育发展最快,也是矫正较易的阶段,这时候的家庭教育不可忽略和替代。赵教授列举研究数据指出:家庭教育水平较高的,其孩子在校表现为优等生的占95%,基本没有后进生;而教育水平不当的家庭,其孩子在校为后进生的却高达85%,几乎没有优等生;而教育水平一般的家庭,其孩子在校为中等的占2/3,并有15%为后进生。这让家长意识到自己在孩子的成长中能够发挥的作用,远比想象的要大得多。  

赵教授还指出青春期是童年向成年转变的人生过渡时期。孩子到了青春期,往往是最令父母揪心和闹心的。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不像小时候透明得如同一块玻璃。这时候的孩子开始有了独立性,做事有了自己的主意,不像幼年时总对父母言听计从。孩子有了强烈的自尊心,对任何带有否定意味的言论都特别的敏感,不像小时被父母说轻说重都没有多大关系。孩子有了叛逆的心理,做很多事爱和父母反着来了,当父母和他有矛盾冲突的话,他会用冷战、争吵甚至更激烈的方式和家长对抗。这时候的孩子情绪波动大,独立意识强,封闭性增强,叛逆、关注自我,对异性容易产生好感。青春期的孩子对家长最忌讳“无所谓”,最希望获得家长的尊重。所以家长只要爱孩子,信任他,尊重他,喜欢他,欣赏他,肯定他,保护他,在孩子身上用心,一切就都能够得到改变。

在初中生家长和孩子的交往中,赵教授建议家长们要在观念上信任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赏识孩子,讲求平等沟通;在意识上接纳孩子,要有耐心,关注孩子的感受,求大同存小异,学会妥协,讲求同理心;技术上多微笑,自然运用关怀性的肢体接触,沟通时以鼓励和赞赏为主。

好家长从放下手机,陪孩子学习开始;从放下抱怨,陪孩子改变开始;从放下浮躁,陪孩子成长开始。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很快就过去了,家长们纷纷表示收获颇多,改变从自身做起,一步步努力做陪伴孩子成长的好家长。(张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