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9月23日下午,江苏省基教所专家团对我校初中体验式道德与法治课程基地建设项目进行了视导调研。专家团分别由来自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指导中心指导部的王彦明主任,华中师范大学的王学教授,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生化院的蒋功成院长组成。经过一下午的实地考察调研,专家团对我校课程基地建设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也提出了殷切希望。 活动开始,首先由蔡军校长对我校课程基地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总结汇报。蔡校长通过人们对课程基地项目建设的五个疑问,总结了我校这两年的建设成果。1、课程基地能否发展学生学习水平?2、课程基地能否提高教师教学专业素养?3、课程基地能否提升教师课程建构能力?4、课程基地能否练就学科教师育人本领?5、课程基地能否加速学校由普通走向优质?实践证明,学生在基地的体验中不仅得到了能力的锻炼,更加深了他们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认同,并能用来指导实践。思政课的育人价值和功能也在体验活动中得以实现。教师以基地建设为平台,深入钻研课标和教材,重整知识结构,改变教学方式,设计校本课程,开展学科活动,业务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学校也在课程基地建设的影响下,以学生为中心,整体规划校园环境,打造学校特色,办学水平逐年提高。 汇报结束后,在蔡校长的带领下,专家团实地考查了我校课程基地建设的专用教室和文化环境布置。专用教室里学生和老师正开展着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主题阅读教室里激情洋溢的演讲活动,法治专用教室里严肃紧张的模拟法庭活动,社会观察教室里活跃有序的课题研讨活动,让基地建设与课程活动紧密结合,做到物尽其用。校园内长廊文化建设和生命课程基地也给专家团留下了深刻印象。 参观结束后,专家团分别对学生和老师进行了访谈,查看了课程基地建设项目的台帐资料。系统了解后,专家团为我校课程基地建设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王彦明主任指出,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德育课程的主阵地,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值得我们认真思考:1、要进一步明确体验式活动开展的关键要素:主题、方式、范围、目的。2、要注意区分道德与法治学科活动能否与德育活动的区别。3、进一步完善课程活动评价机制,深化课程基地建设的内涵。蒋功成院长用了“幸福”和“安慰”两个词来概括他的调研感受,充分肯定了我校物化环境的建设成果,并对过程中学生活动的开展给予了高度评价。王学教授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设计中有关国情教育的开展提出了详实细致的指导意见,提出从四个社会表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认识国家形象。 通过本次调研视导,专家团为我们课程基地建设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认真听取意见,在后续建设中深入研究,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用足用好资源,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文、图:杨艳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