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课程教学>>聚焦课堂
 
魏新微校内公开课教案
 
发布时间:2020-11-0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魏新微

5.2 图形的运动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已经对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有了初步了解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在小学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体验,进一步引导学生从直观上感悟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本节课是七年级第五章第二课时:图形的运动。几何图形的认识是引导学生进入几何世界的钥匙,图形的运动更能激发学生对几何的学习兴趣。本节内容——图形的运动是用发展的眼光,联系的观点认识图形,从而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分析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也大有好处,为进一步学习例题几何打下基础,本课同时还向学生表达了一种数学美的思想,让学生在图形中感受世界之美,几何之妙。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动手试验,了解平面图形如何通过旋转变成立体图形,了解如何通过翻折,平移旋转构造新的图形,初步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思考——探索——实践”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图形的变化使学生能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意识,增强数学美学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感悟到让图形“动”起来,是研究图形性质的重要方法。

2.通过具体实例,从图形运动变化的角度感悟“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教学难点】

在动手实验中领会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等变化,特别是对“旋转”图形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使用任务驱动、情趣探究的教学理念,启发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主动发现问题,层层推进.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实物道具.

(六)、教学设计过程

1复习引入(2min)

回顾旧知

师:同学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咱们先来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上节课学到,图形是由什么构成面与面相交得到什么,线与线相交得到什么? 

图形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面与面相交得到     ,线与线相交得到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所以咱们今天就从点线面的角度来研究图形的运动。

2、探究新知

 研究1: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1)点动成线,线动成面(2min)

师: 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拿出一支笔,在笔记本上画一画,如果我们把笔尖看成一个点,那么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形成什么?

:线

:也就是说点动成线

师:那大家想想,点动成线,那线动成什么?

:线动成面

:你能举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吗?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那老师也举一个例子,咱们把汽车的雨刷看成一条线,这条线在挡风玻璃上运动时形成面,所以,线动成面。那到这里,老师不禁想问,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那如果面运动起来能形成什么?好,现在咱们就来探究一下,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卡片。

2)面动成体(10min)

师:如果我将长方形绕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周,可以形成怎样的图形呢?同学们旋转手中的长方形图片,让它绕着这条边旋转,旋转一周形成了什么图形?转一转,看一看,想一想,体会一下。

:圆柱体

师:同样的,你们将直角三角形的纸板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看看又会形成怎样的图形呢?学生操作并用语言描述

                  长方形旋转得到圆柱

         三角形旋转得到圆锥

师:经过绕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旋转的操作后,咱们可以体会出整个直角三角形在旋转过程中形成圆锥体。接下来,咱们再把准备好的硬币在桌上旋转起来,观察它旋转后形成了什么图形?

体验活动: 将一枚硬币在桌面上竖直快速旋转动图演示

 

 

 

                                                    旋转变成球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和观察,咱们可以感受到面在旋转过程中可以形成体,即面动成体。

(3)拓展提升

师:咱们知道了面旋转可以得到体,长方形面旋转可以得到圆柱体,三角形面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圆锥体,球面旋转可以得到球体,那么,这两种图形呢?旋转一周可以形成了什么图形?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从实验中获得答案,小组讨论.

 

:先观察,想一想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提醒可以看成两部分)

生:第一个图形旋转得到的是上面是个圆锥,下面是个圆柱,

第二个图形旋转得到的上两个圆锥。(学生语言不规范,订正,重复)

:第一个图形旋转得到的是一个上部是圆锥,下部是圆柱,且圆锥的底面和圆柱的上底面重合的组合体,第二个图形旋转得到的是一个底面重合的两个圆锥。

:下面咱们来进行第二个研究活动,将两块相同的直角三角尺的相等边拼在一起,你能拼出几种不同的平面图形?动手拼一拼,试一试。

 研究2:图形的三种基本变换方式:翻折,旋转,平移

1、拼图活动(5min)

:准备好三角形卡片,请同学上黑板拼图(小组合作)。巡视观察学生的完成情况,请几个小组上黑板拼图,并说出每个图形的名称。

:通过咱们的动手操作,咱们可以体会到复杂图形是由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

2、生活中的翻折,旋转和平移(1min)

师:咱们小学的时候学过旋转、平移还有翻折,接下来,咱们来看看下面的图形是如何运动的?你还能不能举出生活中平移,旋转,翻折的例子呢?

生:风扇和转笔都是旋转,门还有跳楼机是平移,梯形还有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是由折叠,或者说叫翻折得到的。

: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旋转,平移,还有翻折,是图形的三种基本形态。接下来,咱们来一一研究。

:先来研究翻折,在作图过程中思考,通过翻折之后的图形有没有发生变化?

(1)活动一(5min)-----翻折

   如图,沿点划线翻折后形成怎样的图形?请在空白区域画出相应的图形。

:(查看学生的画图情况)你是如何做出这个图的?请同学们表述(关键在于先找到对称点,对称点连接成线,线连接构成面)

PPT展示翻折结果,总结,翻折前后图形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改变.翻折得到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翻折的折痕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师:接下来咱们研究平移。

(2)活动二(5min)----平移

1)本图是通过“回” 字向右平移形成的

2)如果将纸片沿虚线剪开,

   ①怎样改变图形的位置可以得到图(2)?

生:(动手操作)点划线下面部分向右平移两格(说清楚哪部分平移?向哪平移?平移几格) 

②如果虚线以下的部分向右平移4格,得到怎样的图形?

学生思考在学案上画出来。

:经过这个活动,咱们可以发现平移前后图形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改变.接下来咱们再看一个小题。

(3)活动三(5min)----旋转

师:如何将直角三角尺由图(1)的位置到图(2)与图(3)?思考思考。

 

旋转

师:怎么旋转,绕哪个点?向哪个方向旋转?逆时针还是顺时针?旋转多少度?

师:PPT动态演示)从图一到图二,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度。从图一到图三,逆时针旋转180度。

3、归纳总结:

最后咱们来总结一下,图形的基本变换有三种,旋转,翻折,平移。而这每一种都有他们各自的注意点,旋转,要清楚绕着哪个边旋转的,要清楚绕着哪个点旋转的,同时旋转方向还有旋转角度也要知道。翻折,要注意翻折后的图形跟原图是对称的。平移,要分清楚,是哪部分要平移,向哪个方向平移,要平移几格。最后还要知道这三种变换只改变原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3当堂检测(5min)

1、左图中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可得到的几何体是(  )。

 

 

 

2.说说下列图案是怎样形成的.

 

 

 

 

 

 

1是向下平移5次

2是先向左平移两次,在把得到的图形整体向下平移两格

3是三角形绕着O点逆时针旋转72度

4是四边形绕着0点逆时针旋转60度(也可以说是翻折)

2、5×5的方格纸中,将图1中的图形N平移,平移后的位置如图2所示,那么正确的平移方法是_________ 先下后左或先左后下)

 

 

 

 

 

 

4 课堂小结:

经历了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让学生自己总结,老师加以综合)

 

5、课作业:

1、用“平移、旋转、翻折”三种技法中的一种或几种设计一幅图案.

2、完成创优P92-93

6、板书设计:

5.2 图形的运动

知识点:

1. 点动成线

2. 线动成面

3. 面动成体

 

1. 翻折

2. 平移

3. 旋转

只改变原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小结:

 

七、教学反思

“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 ,“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开始,利用画一条线的活动,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在活动中思考、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这样有利于点动成线知识的领会。然后发挥学生主动性,发出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猜想接着通过动手实验验证猜想,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感悟数学思想。

接着采用生活中的大量图片引入,让学生产生主动想学的意愿。自主的探索过程中,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获取知识在探索结论阶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通过测量,进行计算,寻找规律,提出猜想,符合我们的文化传统习惯,符合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规律,容易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注重应用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于实践。因此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图形世界的构成要素,更向学生展示了数学的美。我想,数学不能只教一些死的、刻板的知识,更要让学生去体验、发现数学的美。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