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走进清中>>校园文化
 
“星羽•青果”父母学堂第五讲——学习能力与家庭熏陶
 
发布时间:2020-11-2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吴心越



1115日下午2点,118日下午,第五期“星羽•青果”父母学堂如期开讲,本期主题为学习能力与家庭熏陶,主讲嘉宾为李锁芳老师。

课程一开始,李老师组织家长观看一个泰国的公益短片,短片讲述了一个女孩在母亲支持下,卖菠萝冰棍,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母亲的指点,成功做到了自己卖出冰棍,片尾的一句话点明主题:“家庭教育是激发孩子潜能的源泉。” 随后,课程正式进入主题。

一、学习目标定位

结合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李老师引出家长讨论“关于分数的目标期待”。家长们对于自家孩子有所期待的同时,会发现别人家的孩子更好一些、甚至近乎完美,希望用“别人家的孩子”这一完美的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但有时过于完美的榜样会横亘在亲子之间,影响亲子关系。

随后,老师请两位家长就“考试失败”进行了情景模拟,家长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如果只是批评、鼓励或分析原因,其实是没有实际帮助的,且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得到负面的评价,可能会不再和家长说心里话。

孩子只有从沮丧中走出来,开始直面自己的问题,并且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要让一种信念在孩子心中生长:我可以面对这种问题,方法总比困难多。这样,孩子的耐挫力和解决问题的素质与能力也能提高,令孩子受用一生。所以说,素质与能力的期待比分数期待更高级。

海豚训练跳高时,训练师先在水底拉一条线,海豚在线上方游过,会得到奖励,在线下游过,则不给奖励。这样反复多游几次,并不断将线向上抬,配合奖励正面强化,最终达到海豚“跳高”的结果。家长可以做的,就是找到“找到水下的线”,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正面强化达成目标。

二、学习动机激发

接着,李老师运用两个小游戏介绍了学习动机激发的关键要素。游戏一中展现了激发学习动机的三点要素,用一个公式表达就是——动机=期望*价值*气氛。家长可以在生活中给予孩子多一点小的成就感,逐步增强自我效能感,让孩子形成成功的信念。游戏二则解释了学习过程中的习得性无助感的形成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失败的归因。归因在外部,难以改变。归因在内部,则可以通过自身的改变来改变。李老师还列举了关于克服习得性无助的几点建议,包括进行失败情境的合理归因、建立适当期望、重视过程、强化正面评价、教会孩子消极情绪的自我调节。

三、学习品质培养

李老师从学习类型、学习品质、家庭式的品质培养三方面说明了家长在培养孩子学习品质中可以做的。

首先,要弄清楚孩子的学习类型,孩子的学习类型主要根据孩子所花时间和得到的成绩可以分为四种,包括尴尬区、抑郁区、明星区、学究区,家长要自行判断孩子处于什么区域,从而采取恰当的措施。

其次,考试,不是光考脑子里的知识,而是考综合素质。很多孩子的状态就如啤酒表面浮躁的泡泡,造成粗心的表象,如上课一听就懂,其实没真懂;看书一看就会,其实没真会;题目拿来就做,不审清题意就做;作业做完就交,不检查就交;发现题目错了,以为粗心不改正。这些都是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个性心理原因、短时记忆容量不足导致。面对这样的问题,家长要给孩子明确的、具体的、细化的、可操作的要求,明确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家长可以要求孩子按照老师教的做题思维和方法,认真做题,圈点勾画。

最后,以上所提本质是学科思维问题,上课过程中老师会训练到,家长可以做的是利用家庭环境给孩子一个好的熏习,即思维训练。在平时交流时,可以通过“单破不立”的思维训练,找到孩子提出问题表达出的需求。

四、学习习惯训练

复习是内化,作业是运用。真正学习好的学生,按照这个复习、作业、预习的步骤来做,是可以达到良性循环的。家长可以让孩子从某一门课开始,通过对比复习和不复习的作业效果和速度,感受先复习再做作业的好处,逐渐改变现有习惯。

家长陪伴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应当永远牢记三点:

1、越亲密的人越是读心的!孩子的自信来自于家长的信任,孩子的上进来源于家长的欣赏,不是孩子成绩不好,是我对孩子的信任和欣赏做的不好。

2、我们学习教育心理学是来“调心”的,不是来“调嘴”的!一切急功近利的教育都不会有好的结果。

3、“接受是爱的开始”,先从内心接受别人和别人的行为,对方才愿意与你一起携手解决问题。

希望通过本次课程,家长们对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进行家庭熏陶培养学习品质与思维有所体悟,在实践中真正帮助孩子的成长与成材!(文:吴心越,图:吴心越)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