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进一步加强家校沟通,形成家校教育合力,2021年10月15日晚上6点,常州市清潭中学七年级分南北校区召开了家长会,主题为:“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 助力成长。 一、“微笑”着度过三年初中生活 关注心理健康发展一直是我校重要的教育目标。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至少具备以下几个品质: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劳动、具有在社会立足的能力、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那么家长在引导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如何和孩子一起“微笑”着度过三年初中生活?会议中,蔡军校长用如话家常的方式、轻松幽默的语言、生动亲切的事例和家长们分享了以下教育智慧。 (一)做孩子的“垃圾桶” 处在初中阶段的孩子处在一种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因此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同时初中的孩子们还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因此家长要学会做孩子的“垃圾桶”,懂得孩子的难处,让孩子的情绪有一个宣泄和释放的窗口。 (二)和孩子聊一个感兴趣的话题 蔡军校长在会上提问,家长有多久没有对着孩子微笑三分钟了?有多久没和孩子一起坐下来聊聊天了?在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中,蔡军校长将如何和孩子相处的问题娓娓道来。家长应顺从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每日思考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参与孩子的生活,和孩子建立共同语言,以平等和尊重的姿态让孩子敞开心扉。 (三)学会肯定孩子的进步 在“双减”背景之下,学生在校时间明显延长,如何正确认识分数的意义也是家长需要关注的问题。从教育学来看,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发展潜力和水平不同,因此应根据孩子的具体实力和能力水平去看待孩子取得的成绩。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肯定孩子的阶段性的进步就极为重要。 我们以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为目标,“优秀”应该具有多重定义的标准。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孩子的品德树立。道德素质能够决定孩子成长的方向,它在孩子成长过程起着极为关键的导向作用和基石作用。 (四)引导孩子做好四件事 培养终身运动的习惯,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目的,也是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让孩子在运动中强健体魄,充盈精神。 热爱一门学科。在初中阶段注重培养孩子对一门学科的长期兴趣,并将其发展成终身的爱好,会让孩子一生受益。热爱是最好的学习动力源,它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乐中学,在学中成长。 热爱一种劳动。让劳动在家庭教育中日常化,洗碗拖地帮助干家务、买菜烧饭锻炼生活技能,这些都属于劳动。劳动让孩子与生活有了“亲密接触”的机会,热爱劳动就是热爱生活。 订阅一本期刊。教育具有多种形式,其中家庭学习氛围营造就是重要的一环。不如从订阅一本英语或文学期刊开始,放在家中显眼的位置,让孩子时时翻阅,教育就在潜移默化之中从学校走进了家庭。 二、智慧育人 贵在坚持 在主会场,七年级学园指导与服务中心的胡艳洁老师和王立萍老师和家长们共同探讨初中家庭教育的注意点,又站在同为孩子家长的立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拉近了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距离。 一、“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就是投资自己的后半生幸福”。 教育的本质首先是培养出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有生活热情的人,然后才是培养人才。 二、家庭和学校作为教育的共同体要始终达成共识。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同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一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三、教育贵在坚持。每一个孩子都是含苞待放的花朵,“静待花开,说的可不光是等待,还需要土壤,按时浇水晒太阳,考验做父母的坚持”。 三、家校携手 共促“双减” 本次家长会,各班首席导师、学科老师也与家长们进行了交流。各班导师对孩子们的在校生活和学习情况做了多方面的回顾,对学生身上体现出的优秀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进行表扬,也对目前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了反馈。各位学科老师结合学科特点、中小学学习的异同,就开学以来学生的听课状态、作业情况、学习态度等各方面,以数据统计、作业照片、学生听课图片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向家长呈现了孩子近期的学习状况,家长们都对孩子的在校情况有了深入了解。老师们还就家长在家如何督促学生学习、如何有效检查孩子作业、如何让孩子高效学习等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指导,与会过程中,家长们纷纷认真记录要点,收获颇多。 此次会议赢得了家长的积极响应与支持。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灵深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知识共建、精神共勉和生命共生的一体,学校将进一步强化家校融合,深化共育内涵,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助力。(文:包丽芬 图:包丽芬、陶宇涵、各班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