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丰富职初教师的心理知识储备、加强职初教师队伍的建设,常州市清潭中学于2021年11月24日开展《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处理》线上课程。 该课程系清潭中学职初教师校本研修“清芽”成长课程的素养进阶第三讲。“清芽”成长课程面向职初教师,旨在引领职初教师完成从毕业生向合格教师直至优秀教师的完美蝶变。此前已经开展过有关教师职业认同感、听课评能力、说课能力的一系列课程,此次课程则着眼于培养职初教师应对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的能力。 此次线上课程由微讲座及微讨论(含点评)两部分组成,课程由学者成长中心莫英主任主持,讲座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周海燕老师主讲,15位职初教师参与此次培训。 微讲座:短而丰 讲座聚焦复学后的学生心理问题,在短短36分钟内科普了复课后心理问题增加的原因、心理危机的识别、心理危机的应对、自杀行为的预警与干预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为便于理解与操作,周老师在讲解过程中补充了生动的案例,还介绍了简便可行的心理小技巧,如安全岛技术、蝴蝶拍。 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学生心理问题是教师德育工作所要关注的重点。对于职初教师而言这无疑是个挑战,而周老师的讲座则关注到了这一“痛点”,用严谨的理论、生动的案例、切实可行的技巧给“清芽”们指明了方向。 微讨论:小而美 体量简短、内容丰厚的微讲座令“清芽”们收获颇丰。在接下来的微讨论环节中,“清芽”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叶芳老师认为要与学生共情,成为他们心理上的“自己人”;左玉洁老师敏锐地注意到了职初教师具有与学生交朋友的优势,可以借此与学生促膝长谈、打开学生的心扉;包丽芬老师则意识到语文教学在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上具有学科优势,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写作和阅读纾解负面情绪……“清芽”们观点各异,却都是以学生的心灵成长为出发点,结合实际深入思考如何破译学生的心理密码这一问题。以生为本、爱生如子,这是清中人一贯的育人情怀。 热烈的讨论离不开精彩的点评。讨论过程中,莫英主任对每位老师的观点都进行了及时且独到的点评,有提炼、有补充,有个人见解,也有名家观点,给“清芽”们以启发。 现摘录部分精彩发言与点评: 当问题发生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其实写作和阅读就是一种有效的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语文学科中可以让孩子多多写随笔袒露心扉,不压抑自己,推荐孩子阅读具有相同经历的作家写的文学作品,就能让孩子在阅读中得到心理释放,如何从学科的角度对学生的心理提供帮助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包丽芬 点评:阅读可以浸润,写作可以释放,都是好方法,会有效果的。 我们老师不仅要悦纳学生的不良情绪与行为,更要学会与他们共情,比如分享自己或同学朋友的相似经历,与他们成为心理上的“自己人”,这样能迅速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敞开心扉,从而了解问题所在,帮助他们寻求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大多数心理问题都与原生家庭、成长环境相关,我们要去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家庭关系和以往的成长经历,从而更好地站在他们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而不是一味地站在“道德制高点”,用我们的思维模式来随意评判。——周越 点评:将心比心,感同身受。心理气象员,情绪调节员。 作为职初教师,我们有着学生想要来和我们交朋友的优势条件,经常通过与学生的促膝谈心,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心理或思想问题。谈话可以最亲切、最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还可以察言观色、随机应变,获得或发现学生心理的一些重要信息。——左玉洁 点评:善待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孩子,试着去理解去包容。 教育是一项专注于影响他人的事业,教师不仅要授人以知识,更肩负着予人以心灵启迪的责任。正如莫主任在点评时所提到的,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是一场关乎灵魂的讲座,启发“清芽”们在职业上树立一种更高的追求——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文:陶宇涵 图:陶宇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