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时代,家长感觉孩子越来越难管了。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要么油盐不进,要么冲突不断。在这关键时刻,常州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导师纽维萍老师,常州市首批家庭教育工作室领衔人、常州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站主持人袁鹏飞老师,为清潭中学全体学生和家长展现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清溪心理云课堂”。 上午,纽维萍老师针对考前压力调整,作了主题为“预见,方能遇见”的心理讲座。首先,作为一名中学生,应首先从心智和行为上确认身份,内心的目标定向和外在状态要有建设性和延展性。其次,要给自己信念与能量。“只做正因,你的心才会很静。”纽老师介绍了积分兑换的思考,智慧的同学应有“加分心态”,才会越考越好,遇到问题时可以问问自己“库存有吗?”有时不会做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相反,“减分心态”和妄想就是一种愚蠢的思考方式。因此,同学们要用行动规范思维,填满你的空间,给自己科学严谨的安排,增强自控力,行动并且全力以赴。最后,纽老师明确目标,作为中考考生,如何遇见一场私人订制的完美中考呢?要积极进行心理调适,学会正向思考,将任务可视化。把大脑当作用户界面,对它进行操作,而不是当作系统,被系统控制你的情绪、行为和结果。 下午,袁鹏飞老师围绕“看见”孩子,为家长们介绍了鼓励和批评的方法。首先,鼓励和批评,和家庭的教养方式有关,改变沟通方式,先从改变家庭的相处模式开始。 接着,袁鹏飞老师结合疫情宅家学习的生动案例,介绍了有效鼓励孩子的方法。“鼓励”重在过程而非结果。家长们要学习“看见”的鼓励方式,第一,要用旁观者的心态,指出局限和盲区,给孩子情绪安慰,注重找细节,提供智慧支持和精神动力;第二,要站在平等的地位,做孩子坚强的后盾,建立联结和沟通,让孩子感觉不是一个人在努力。同时,鼓励要实事求是,防止夸大其词,带来心理负担。就“如何批评孩子”,袁鹏飞老师介绍了介绍批评的几个误区:对人不对事,批评声音太大,不分时间场合,拒绝孩子。要让孩子知道:我无条件接受你,不接受的只是你的行为。批评的目的,是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最后,袁鹏飞老师介绍了批评和鼓励的相互转换。如,鼓励批评要公开,批评要私下;要用鼓励代替批评,提供可行的建议,回归正念。 清潭中学全体学生和家长经过认真学习,收获满满,很多同学和家长也纷纷发来了学习感悟: 今天学校组织得这个家长课堂很好!孩子在成长,其实我们家长也在成长。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理念,学习如何当好爸妈永远不过时!袁老师分享的“暴力”,我有时会犯;批评的“误区”我也去过。但最后看到马克吐温的那句名言,还是让我破防了......细想,我们能够容忍同事的错误、包涵客户的苛责、淡化自己的不足等等,但为什么不能理解和宽容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各种问题呢?应该更多的是带着“看见”去欣赏、去赞美、去鼓励!有问题一起设法解决......同时,一定要放平自己的心态,“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材须待七年期”,我们要做的是好好陪伴。陶渊明早就想开了:“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古人在教育上如此豁达,何况今人?! ——奉2方梓潘家长
讲座感悟: 1. 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对孩子成长影响巨大,要不断学习,确保对孩子进行正确科学的引导和教育。袁鹏飞老师的讲座很精彩,对我们家长启发很大,纠正了我们平时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些不当作法,同时也让我们得到了很多科学的指导。 2. 要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交流,注重培养亲密互信的亲子感情。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信任与鼓励,让孩子明白家长永远是其成长的坚强后盾。亲情和鼓励是激励孩子克服困难勇攀高峰的强大力量。 3. 在教育孩子时要宽严并济,重在疏导。孩子做错事时要及时纠正和批评教育,态度要坚决,鞭策要具体。不在孩子面前发泄负面情绪,还要注重批评教育中的“情感修复”。 ——张1李泽源妈妈 钮老师的讲座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深入浅出地给我们介绍了缓解压力的方法,特别是蝉蜕壳的视频与讲解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蝉积聚着力量,忍着疼痛,坚强地蜕变,最终蜕变成功,破壳而出。我们的学习不也应该这样吗?我们面对困难时,要学习蝉的坚持、坚强,学习蝉的默默无闻、厚积薄发! ——张1王梓霖
今天下午有幸聆听了袁老师关于家庭教育的专家讲座《如何鼓励和批评孩子》,让我对与孩子的交流、相处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每个家长都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对孩子存在很高的期望,所以当孩子没有达到自己预想的效果时就会指责他,进而导致孩子感觉到很大的压力。作为家长,我们要学会自我调整,合理利用鼓励和批评两种方式帮助孩子,积极的鼓励如阳光雨露滋润树苗成长,恰当的批评如园丁修剪小树的歪枝斜叉,努力培养孩子的阳光心态,正确面对成长中的各种挑战。 ——张1王梓霖家长
考试这件事从来都让人操心,但尽管如此,也要调整好心态。想要考试考得好,考前准备少不了,但这个准备也不能盲目去积累,首先,要明确因果律再做事情。然后明白做什么会有好的结果一定做到,而不好的的结果就一定不做,这才是智慧的,而愚蠢的事就是反着来,这样考试肚里就没“货”了。现在有墨水了,就要看心态了考试要有加分心态,越考状态越好。遇到难题不要慌,学会自我安慰,下次要精进。而另外一个错误的就是减分心态和妄念,这会让你越来越焦虑,考试时烦躁,考试后自暴自弃(或者懒得复习)。那万一焦虑了呢?就要让自己动起来,忙着忙着就发现坏情绪消失了,要想脱离自我陶醉和烦恼的状态,就找点有意义的事来忙。那忙起来就要用到大脑,但一定要明确的是:大脑是用户界面,由自己来操控,而不是系统,被它所掌控。就是要有坚定的意志力,和正向的状态,做的东西要可视化。最后一个,人有梦想,就像考试进步10名20名,在实现之前,周围都是黑的没有看到成果,但还是那句话,所有的事都要坚持,只有坚持了,才可能破土而出,重获新生,让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的成果有多么丰硕。最后的最后,记得每天保持微笑,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陈1 毕昊龙 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很重要,现在的孩子不像我们小时候,那时候条件物资都比较有限,孩子很容易满足,相对的娱乐也比较少!看着辛苦的父母,那时的我们有明确的目标,我们觉得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生活才能得以改善!现在的孩子,物质条件环境都很好,面对外界的娱乐诱惑很难抵御,更是很多孩子找不到自己奋斗的目标,所以孩子和家长间的矛盾加深了,我们也许会延用父辈的教育方式,面对现在的孩子完全不好使!他们要心灵成长,家长和孩子要共情,不能一味批评,要鼓励和批评相互转换,运用爱的语言:鼓励:责备大于5:1!作为家长,我们经常会被情绪牵动,做出一些愤怒的举动,但是我们不可以认为自己就是这个脾气而不去改变!一句话,想让孩子好,就必须作出改变! ——陈1毕昊龙妈妈 听完这次演讲,令我触动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智者畏因,愚者畏果”。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一味去担心做某事的结果好坏,他只会竭尽全力认真对待自己当下正在做的事,并想办法做到最好。就像每一次的考试,我们不必花时间在忧虑考试结果的好坏,而应该将这些时间放在想办法改变结果上面。“焦虑的良药是忙碌。”如果没有办法停止焦虑,那就想办法让自己忙起来吧。 那只被喂养惯了的那只小鸟,虫子就在眼前,却不会自己觅食。很多时候,我们就像它一样,处在一个安逸而又美好的时代,但生来就被娇惯让我们丧失了生存的能力,应对困难的勇气。我不禁反思,我在面对生活中那些近在咫尺的机会的时候,有没有尽全力去抓住它,还是就任它像这只虫子一样猖狂地逃走了呢? 从三个月到三年,作为心理老师见证了一个生命的奇迹。而生命的奇迹也就在于拼尽全力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心理老师说,不要和不变量较劲。什么是不变量?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我们生来就有的缺憾和不足,全都是不变量,他们都是不能由我们所掌控,不能由我们的心意而改变的。既然已经是不变的,又何必要花时间纠结来纠结去呢?是啊,我们应该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可控的、可以改变的事情上。就像我们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智商,但我们可以用自己后天的努力来弥补天生的不足,就像哈佛大学一本书中所说的,“如果没有了勤奋天才也将一无所获。” ——陈1赵琳荣 听了袁老师的课后,我真的感觉很惭愧,因为袁老师讲的总感觉是在说自己一样的 。 我想有一部分家长应该是和我一样看到孩子写作业墨迹,有小动作,等等……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去打骂教育。 还有一部分家长应该是能够有耐心的去和孩子们沟通。 这点做起来真的很难 。 陆陆续续都解封了,家长们又要开始上班了,真的有时候感觉力不从心。 不管怎么说听了袁老师的课确实感觉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有时候是错误的,对孩子关心这一块也不够,我也会慢慢的去改变自己,给予更多的关心,也要改变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 其实像这种课家长应该多多的去听,要不然真的找不到自身的问题,总感觉都是孩子的错。所以家长有时候也要自身找一下问题。 —— 曹奥宇妈妈 本届心理健康课钮老师教了我们很多关于如何应对考试紧张等学习上的一些常见心理问题,收获颇多。有许多令我意想不到的小措施,例如考试时用加分原则而不是减分原则,考试前保持与平时一样的状态,积极的心态迎接考试,处理焦虑最好的方法就是立刻开始行动等。同时,老师也通过许多既好玩又神奇的小实验拓展我们的思路,否定了网络上许多对心理学的错误言论,让我受益匪浅。 ——成果
听了袁老师关于《如何鼓励和批评孩子》的讲座,受益良多。鼓励与表扬,一个重在过程,一个重在结果,对于孩子的肯定和正向引导,显然鼓励更为重要。非常赞同袁老师提到的要多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优点,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可能他(她)成绩不是特别优异,但他(她)一定有着区别于他人的优点与长处,作为家长,我们要善于发现她。批评孩子,对事不对人,说来简单,能做到却不容易。此次讲座时间不长,但是干货满满,作为家长,唯有不断学习,才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合格的引路人。 ——成果家长 今天听完讲座感想最深刻的是:孩子天天在学习,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更需要不断的学习。有很多教育孩子的误区感觉自己都中招了,比如暴力型伤害,控制型伤害。平时说的一些话今天才觉得那也属于语言伤害,我也经常用自己的想法来代替孩子的感受,这个也属于控制型伤害。以后要改变跟孩子的沟通方式,家庭成员的相处也要更融洽。 如何鼓励孩子: 1.要给孩子“看见”的鼓励方式,平时也要善于去观察、发现孩子好的行为和习惯去表扬和鼓励。 2.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是我们要用“旁观者”的心态,指出“局限和盲区”既要给予情绪安慰,注重找细节,也要提供智慧支持和精神动力。站在“平等的位置”,建立联接和沟通,用“我们”这样的词让孩子感到不是一个人在努力。 3.我们千万不能夸大表扬孩子,夸大表扬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 如何批评孩子: “批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它却又常常伴随着伤害。所以批评孩子也要有方法,因此我记下这八个方法: 1.允许孩子解释 2.学会换位思考 3.首先自我批评 4.只对事、不对人 5教会孩子认错、改错 6.选择恰当的时机 7.采用和善的态度 8.尊重孩子的自尊。 批评孩子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批评可以严肃,但不能发脾气,批评孩子,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再来谈教育,走进孩子,尊下来/平坐,看着他怕的眼睛,清楚的把要说的道理尽可能的简洁地说完;切记不翻旧账,还要修复感情。 生命如此短暂,我们没有时间去争吵,道歉,伤心,斤斤计较。我们只有时间去爱,因为一切稍纵即逝。(马克吐温的这句话我也把它记下来,感触颇深) ——马卓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