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30日,星期五的上午,清潭中学行政楼一楼化学实验室内热闹异常:2016学年常州市初中化学第一次市级教研活动正在这里如火如荼地展开。两节相同的内容《水的组成》,分别由正衡中学的张媛媛老师和清潭中学的庄小璐老师进行精彩讲授。虽是同题,但两位老师切入点不同,成就了两个完全不同的课堂。 正衡中学张老师的课突出一个“奇”字。她设计了一个又一个巧妙的问题,环环相扣,采用“归纳法”,在好莱坞大片《火星救援》的背景下,一路带着学生认识了具有可燃性的氢气,会爆炸的氢气以及电解水的实验。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从定性转到定量认识水的组成,最后小结、归纳出研究物质组成的一般方法:借助化合、分解两个基本反应类型,根据元素守恒思想得到。张老师的问题设计逻辑感很强,条理清晰,清潭中学九(9)班的孩子们素质也非常高,师生配合默契,引得听课老师不时点头称赞。 清潭中学庄老师的课突出一个“新”字。与张老师不同,她采用的是“演绎法”。从化学史实出发,带着学生沿着前人的轨迹,通过新型实验装置来研究水的组成。这套新型的电解水装置是清潭中学化学组的老师们在自己的课题研究中找到的“新式武器”。它改进了原有装置反应速度慢、误差大的缺点,可以实现通电一分钟就产生明显实验现象和结论的教学目标,而且这套装置在后继的氢气、氧气检验上也作了一些改进,利用针筒抽气、验气,十分方便学生的使用。“宝物”一出,众人惊叹。听课老师们眼前一亮,纷纷拿出手机拍摄学生们的实验过程,并询问实验器材的出处。 两节课的完美呈现,肯定离不开老师们背后的辛勤付出。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作为一名新时代背景下的化学老师,如何使化学这样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喜爱,并乐于学习,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微型实验装置的开发和利用,正是在此背景下催生的产物。清中的化学老师,会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前行,争取更大的收获! 撰稿:章小娥 2016.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