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月16日,常州市第四期德育名师工作室中期评估在清潭中学顺利举行。蔡军、潘勤、赵世俊等8位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携工作室所有成员参加现场评估,教科院科研院戴慧、钱柳云、孙美荣老师与会,教育局德育处肖志民处长、教科院王俊博士参加评估并点评,教育局办公室华泽峰主任、教科院规划办龚国胜主任出席此次活动。
交流展评:一年积极探索,实践初见成效。
8位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将一年来本工作室的班主任研究进程分别作了精彩的汇报。
作为清潭中学的领航人,蔡军校长站在学校发展、学生发展的角度提出“改造我们的班级——初中学校新班级行动研究”,他以成员们的育人实践为研究对象,致力于培养具有“专家”身份的班主任老师;赵世俊老师带领团队展开“中小学生生涯教育的推广与研究,”关注学生毕生发展;基于公民教育的班集体建设研究是潘勤名师工作室研究的主题,知性优雅的潘勤老师陈述了工作室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成员们的成长足迹;倪莺老师的团队则将电影教育与班主任工作联系起来,视角新颖独特,让人耳目一新……正如王成良老师所说:“心之所向,路之所向”,领衔人们用他们的信念和理念引导着每一位成员的专业成长。可以说,一年的时光,所有的思考与行动、探索与实践都是值得的,工作室的研究工作得到了看得见的成效。
高位引领:三年扎实研究,收获丰硕成果。
“有立意,有品位,有创新,有个性”,教科院王俊博士用这12个字评价工作室2016-2017年的工作实施情况。“班主任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学学生做人”“班主任日常做的都是非常重要的事”,王俊博士的这些金句让人很受启发。他从专业的角度提出要将教育叙事转化为教育研究,关注德育差异,注重团队成果。
德育处肖志民处长肯定了八个德育名师工作室成立一年来所取得的成效,高度评价了领衔人及成员的积极实践和探索。他还从教育行政的角度,开诚布公地指出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对于研究的问题,视眼要开阔;要提高专业化水平;研究内容更要聚焦,成果要更聚焦。肖处长希望通过名师工作室这一发展途径使得教师培养出效益,2年后收获丰硕成果。他殷切希望工作室成员们不断努力,实现主动发展,成为新一支优秀的名班主任队伍,并且积极申报,成立新团队,扩大辐射范围。
常州市德育工作室中期评估已落下帷幕,工作室的研究脚步却没有停止。“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德育名师工作室也将敦本务实、勇于探索、砥砺前行!(撰稿:李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