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这阳春三月,听风叹息,闻香蔓延,看红绿一片,感受浓淡相宜的怡人画面。3月27日,清中学子再出发,重会通用技术、劳动技术实践课程,诚邀新花看今朝!
各有心情在 随渠爱暖凉
十余门课程,十余番技艺,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自在。
素手案间执杯盏,剔透水声入耳来,茶香悠悠沁心脾,平静欢喜携手还。一杯净茶,包罗修身养性之意。
金石华彩,知白守黑,方寸之间,刀走凌云志,字形流云姿。一枚方章,暗藏静心明志之理。
假作真时真亦假,问世间,有何抵得过岁月游走,看的尽浮华沧桑。一朵纸花,折射艺术与美的光亮。
千年文化积淀,万人心智凝结。刚与柔融合于指尖,思维与创意翩飞轻跃。一块陶泥,广纳自由与自制的平衡魅力。
木屑飘扬,巧手翻飞,始于沉木,成于家珍。孔明锁、折叠小马扎,一段常木,展现创意与工艺的默契配合。
以你所想,赋它所能,实践方才出真知,科技前沿促成长。一个机器人,展示科技视野下的新世界。
银针穿梭薄布间,彩线勾勒万千点,山河万物现眼前。一幅十字绣,描绘祖国大地的隽永与刚健。
慧眼静心解难篇,环环相扣巧相连。一折二翻指微押,惟妙惟肖活物现。一组折纸,玩转平面与立体空间。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片绿叶,堪留经脉,定格时间。一页书签,透视生命与科学的奥秘。
毛毡似有灵气在,少年翻剪出心裁。针针线线用心足,绵绵密密缝补情。一个创意手工,享受激情与快乐的驰飞。
低成本,短周期,高科技,自由设计,一键打印。一台3D打印机,缩短你与设计师的差距。
玲珑敲击歌一曲,未见学子先闻声。轻磨慢搓显真容,原是立体字母型。一门金工,收获汗水浇灌的硕果。
三模课堂妙趣生,白帆水中竞相争,轻车畅游跑道短,童心玩性次第揭。一个手工模型,唤醒童年的无忧记忆。
脑力比拼,创意乐园,齐头并肩,团队大捷。一次头脑奥林匹克,坚定合作与团结的信念。
于生活中取创意,于平凡处显真彰。一帧一画,或静美或灵动。一座影视梦工厂,实现美梦成真的愿望。
我眼中的你
别样的你(教师感想)
插花时温柔恬静的你们,沏茶时优雅从容的你们,刺绣时细心专注的你们,篆刻时精雕细琢的你们,剪纸时创意无限的你们,都给了老师满满的惊喜与感动。希望每个孩子通过这两天的学习体会工匠精神,做一个怀瑾握瑜、独具匠心的中学生。——伍悠老师
小印章,大世界,精雕细琢,耐心打磨,你们在一刀一刻,一抹一吹间,努力着,进步着,收获了满满的兴奋和喜悦!孩子们,你们是最棒的!——刘俏蓉老师
看着学生一个个拿着盒饭吃起来,一个男生着急地对我说:老师你怎么不吃饭?看似幼稚的你原来这么细心、暖心。——屠敏老师
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学生兴趣浓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点不错!——陈冬娣老师
指尖艺术,丰富多彩;心灵手巧,惟妙惟肖。——沈凡老师
别样的课程(学生感想)
“戏作小诗君勿笑,古来佳茗似佳人”。少年宫为期两天的劳动与技术选修课,真是丰富多彩。我选择了充满韵味的茶艺课程。茶是一门功夫。来自同一棵茶树的叶子,可以调制出千变万化的香。白茶,绿茶,黄茶,乌龙茶,红茶,黑茶……中国被称为茶的故乡。课上,老师带领我们认识了六大名茶及其制作方法,还教了我们西湖龙井的玻璃杯泡法与茉莉花茶的盖碗泡法。 “凤凰三点头”,一拉一提,缓慢而又优美的动作,是古人们的智慧,使我更多的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当今,人们在永不停息的脚步中,寻找传统,寻找希望,在路的尽头,有安放我们心灵的家园。——七(16)班 李文佳
握着刀柄在打磨好的石头上留下一道道痕迹,或轻或重。方正圆润的篆体规矩排列,留红或空白,质朴或秀劲。刀尖刻在石印上,也落在心里。正如一位同学说的那样,十字绣是中国的传统,篆刻又何尝不是?篆体是秦统一时的文字,也是中国特有,传承至今。之所以选择,不过是因为喜欢,想要深挖其历史。这次的课程整整两天,即使刻出来的成品像模像样,但也是仅仅是皮毛罢了。还是很庆幸当初网速慢的没抢到最心仪的课程,才有与这篆刻的相遇与约会。见过会比心的猪吗?我没见过但我刻出来了,其实猪不会比心,像心只是耳朵而已。很普通的猪,但只要脑洞够大:“刻个猪都是爱你的样子。”花了一天的时间来刻属于自己的印章,从冥思苦想设计到像有“帕金森”上稿,再到精雕细琢为了刀一偏画出的印子瞎嚷嚷,最后的成果连自己都惊叹。金山周氏,就这短短四个字,金山是故乡以前的称谓,周氏代表自己对家族的赤子之心。其实每个印章背后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或感人或伤人。它们有自己的灵魂,只是它们不会说话,懂得它们的只有创造它们的人,那些有着“工匠精神”的人。也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中华民族多少珍贵的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才得以遗传。不仅是篆刻,还有十字绣,京剧,皮影戏……
作为当代的青年,祖国的花朵,不应该整日沉迷抖音QQ蛙儿子。抬起头追溯快要消失的具有中国元素的每样物品,精神,才是最应该做的。中国的文化,不应该消逝在历史的长河里! ——七(16)班 周思彤
不知不觉中,两天的劳技课程就要告一段落。这两天来我在陶艺老师们的指导下。从一个先前连陶艺具体是什么概念都不知道的人变成了一个已经掌握三种塑陶方法,而且能把它们拼在一起组合成一个实用性很强的生活用品的人了,今天老师考核评分时,我做了一个花盆,把手捏法、泥条法和泥板法都运用了进去,做的时候已经得心应手了。拍泥板、搓泥条、十几秒就可以搞定,在拍泥板时我还摁了片枫叶进去,拿出来后就有了叶脉的形状,泥条我把它编成了一个个“麻花”的形状贴上去,最后我这几天的作品被老师评为了“优”。
我觉得这两天我最大的收获其实不在是了解陶艺的一般制作步骤过程以及成品,而是知道中国陶艺制作精益求精、不断改进,勇于创新的精神源远流长,体会到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与灵巧的双手所创造的领先世界的一千多年的成果的奇迹,向他们学习这种具有创造性的“匠心精神”。 —— 七(15)班 王沁雯
正所谓没有人是与生俱来就会一些十分高大上的技能。就好比我在没经过这两天的3D打印学习之前 ,就对3D打印有一点点的了解而已。可以说是“外行人”到了3D打印工作室里 就想当年哥伦比亚发现新大陆一样。吸引人的不是那一排整齐的电脑而是——那10多台的3D打印机。与老师见完面之后本以为老师会想其他老师一样讲老长时间但是这老师却十分干净利落 没多说就带我们去看打印机了。我也就很随意的看看 秉着“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心态 就快速浏览了一圈.然后我就惊到了 居然还要问问题。呵呵。问就问呗,还问细节,这谁记的住呀。老师问题一下去,同学们脸上都只有一片茫然。然后老师就让同学再去认真的看。这看似很细小的一个行为却体现了老师的循循善诱。然后就跟着老师的节奏一步一步有条不紊的“开车”打印的时候特别兴奋,看着温度逐渐升高 我心中的期待也越来越大。喷头喷出东西的那一刻我心中的期待也“喷涌而出”了接下来就是自己设计了,讲实话真的不容易。两天课程学习,自己觉得还是收获不小的。希望以后还可以有机会进行更高级的专业知识的学习。 ——七(14)班 李四杰
初春,桃花十里,海棠烂漫,终是比不过无香胜有香的手工纸花。
插花,3D打印,篆刻,建筑模型……两天的劳技课程,成熟的硕果是我们的收获。
一开始,我怀着对艺术的热爱,选择了插花课程。第一天,各种专有名词不绝于耳:花萼、花杆、弯月插花、日本花道……各类专用工具也是目不暇接:锥子、伸缩纸、手揉纸、铁丝……真正接触才发现,花的讲究还真不少!小小一片花瓣,区区一根胶带,能把我们搞得七荤八素。好在有心人天不负,多次练习之下,逼真而自然的叶片是手到擒来,一支支马蹄莲在阳光下沐浴,一朵朵蔷薇在教室里绽放……
哪知,这不过是皮毛而已。第二天,玫瑰的做法是真正难倒了我们。“根据模板减下花瓣…”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老师举着花瓣操作讲解。只见她用锥子一卷,一推,再一撑,一片逼真而立体的花瓣展现在我们眼前。我跃跃欲试,一支“玫瑰”很快出炉。老师见了,指着花瓣道:“你的花瓣反了呀…”说着,为我耐心讲解了一遍。我极其小心地重新试了一遍,果然,立体而又逼真。
教室里一直那么安静,过往的老师赞不绝口。最后,老师教我们如何包扎花束,如何缠丝带。经过将近一个下午的时间,一束束鲜花出炉。每个人看着自己两天的作品,十分自豪。
下午,春光灿烂,阳光明媚,终是艳丽不过一路的明朗欢声和那灿烂的如日出之阳的笑靥。
——七(10)班 席博
南方以南,
以梦为马,
不愿年华虚度,
空有一身疲乏。
(文:史航 摄:魏丽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