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 本真 师生乐于接受
——展评学习法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孙国平
课堂教学改革怎样跳出“知识为重,分数为上”的终极目标,转向关注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对许多教育理论和原理的学习、研究,我们创立了“展评学习法”,旨在让众多教育理论在我们的课堂中得以生根开花,让课堂成为遵循成长规律、释放人的天性、变等待为主动、变努力学为聪明学的场所,让学生在学习中焕发出生命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展评学习法的概念:在前端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媒介向全体师生展示个人或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其他学生对展示者前端学习成果进行评点、评价、质疑和讨论,在评的过程中引发对问题的思辨,探寻知识的本质或规律,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完成学习。
展评学习法由前端学习,展示评价和整理巩固“三段”组成。一堂课中根据教学需要这“三段”可以多次重复。自学、合作、展评、整理、补缺是展评学习法的“五个基本模块”。自学和合作是前端学习的基本形式,形成初步学习成果;展评是对前端学习成果进行展示、评价、质疑和讨论,是知识建构的过程,是学习的核心阶段;整理和补缺是完成知识建构和巩固知识的过程。根据学科特点、课型和学习内容,五个模块可以任意选择和组合。通过“三段”“五模块”来真正落实“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学习应该发生在学习者身上”的理念。
展评学习法有哪些主要特征?对师生发展产生哪些重要影响?
课堂是暴露问题,解决问题的场所。让学习回归本真。
学习是一个由不会到会的过程。了解学情是改造教材、设计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很多老师对学情的了解是课前凭经验猜想,而不是老师看到的学生真实的学习基础或学习当时的状况。学生在哪些知识的学习上会碰到困难,出现什么样的错误,应该怎样解决,都是在课前预设的,上课
了解学情最好时机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展评学习法认为:学习是暴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前,教师必对学生前端学习情况进行逐个分析,形成“学习情况记录单”,课堂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里的“代表性“常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前端学习结果带有普遍性问题,解决一个学生的问题就等于解决了大多数学生的问题;第二种是学生前端学习结果呈现个性化,课堂上要尽可能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问题,这样才有高效课堂之说。个性化又分两种情况,一是学习中存在错误,通过展评学习过程解决学生的问题,我们叫做让“补差前置”,二是展示优秀,让在前端学习中具有独特解题思路的学生推广自己的观点和成果,形成多种不同的思路或思想,营造释放学习潜能的激励机制。
学生在展示前端学习成果时一定要讲解思考问题的过程,“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讲解,暴露思维过程中的问题,其他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积极评价,帮其纠正错误。在纠错的过程中常常为一个问题而发生争论,而争论的过程正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前一个任务看似完成时,老师不是马上进入下一任务的学习,常常会就前面的任务再叫学生来说自己的理解,再次让学生暴露问题,继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所以,展评学习法的课堂追求的是真实的学习过程和真正的学习效果。教师从一味追求完成教学进度转为追求学生的学习效果,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坚定不移地在于“丰富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经验”。
课堂上学生敢于暴露自己的思想,哪怕是错误的,学生也会大声地说出来,或者干脆就说“这里我不会,谁能帮帮我。”学生课堂上展现的是最本真的自我,培养的学生敢于面对错误、直面困难,但又能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在他人的帮助下解决问题。这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优秀品格之一。
尊重科学,遵循规律,释放学生学习的天性,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让生命回归本真。
改革的信心首先来自于学生。在老师对展评学习法还存有疑虑,还不肯、不愿尝试的时候,学生一开始就对展评学习法表示了极大的欢迎。我们在学生中做了随机调查,90%以上的学生表示喜欢这样的课堂,还发生了学生到校长室告某老师不用展评学习法上课的状和新进教师因为不会展评学习法而被学生“弹劾”的“事件”,特别是当我们看到课堂上学生本真的生命状态展露无遗的时候,我们坚定了应用展评学习法的决心。
学生喜欢就会有生命力。学生成为了课堂改革的主力军,他们倒逼老师进行课堂改革,这是因为展评学习法是尊重科学,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天生具有的学习潜能、让学生保持少年的活泼和天真,让这种活泼和天真在课堂上得以延续和自然流淌,扬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本来具有的上进、好学的品质,学习才能不成为一种负担,才能变得积极和愉悦。我们的课堂少了很多规矩,有的是开心和快乐。比如,传统课堂上学生只能端端正正地坐着听老师讲课、拿书必须是统一的角度、举手时手肘一定要撑在桌面上、老师叫到才能起来发言……。展评学习法的课堂上可以高举双手表达交流的迫切愿望,可以未经允许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站在原位讲,也可以走上讲台讲,可以肯定别人的长处,也可以指出别人的不足,不用担心同伴会不高兴,相反,同学还要感谢你,如果能把同学教会,那他一定会感激你,课堂上一切都是随性的,只是一样不变:人人心无旁骛,专注学习。所以,展评学习法的课堂是轻松愉快的,课堂里不时会有轻松的笑声,常常是同学们还没有感觉到时间流逝的时候一节课就结束了。正如一位刚进学校的学生写的:……“展评学习法”让我逐渐变得大胆、开朗,从刚开始的被动举手,到现在的情不自禁地想要展示我的观点,我越来越喜欢手拿教鞭像小老师一样站在讲台上的感觉了,嘻嘻(*^__^*)……。就说那两次公开课吧,我每节课都回答了“1”个问题,可别看是1个,就这也是我费尽千辛万苦才“争夺”来的哦。
我想,这就是我们学习的舞台。
在展评学习法的课堂上看学习效果,是看学生的讨论是否在深入,是否由不会到会,由不完善到完善,能否用习得的知识来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学生学习是否在不断“攀升”。当学生的讨论始终浮在表面,后续学习任务完成不好的时候,老师要审视前端学习任务设计是否在核心知识上,是否因为前后学习任务之间的台阶过高,学生摘不到“桃子”,是否需要老师进行必要的调整和铺垫来保证学习顺畅而有效。
展评学习法的学习中,小组合作不是事先预设的,而是当学习遇到困难时,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解决疑难问题。学生之间有着他们容易听懂的语言系统,所以,通过全班或小组的合作,学生的理解更快,还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改变学习的态度。
我们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为展评学习法确定了三个学习特征:即说给别人听,做小老师,兵教兵。这三个学习特征也是三种有效的学习形式,使知识得以长期保持,学生阳光、自信,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
交流越多记忆越深刻。所以,展评学习法的课堂以展示评价为核心,展示评价的过程就是生生交流的过程,也是加深记忆和理解的过程,“讨论过的理解深刻”。改变学生学习的环境和姿态能够让学生保持注意,加强记忆。所以展评学习法的课堂,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动耳交替进行,倾听、思辨、展示、评价,上讲台、走下来、小组讨论,大组交流等学生学习的形式和学生学习时的姿态不断变化,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专注度。包括不断变换展和评的学生,听到的是不同的嗓音,看到的是不同的面孔,学习不至于疲倦。
以知识和能力学习为载体,以“展评学习”为过程与方法,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让教育回归本真。
展评学习法课堂上学生的倾听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之所以能得到提高,是因为每一天、每堂课都在对这些方面进行训练。
在展示前端学习成果时我们要求学生说出他的思考过程,一方面是了解他对问题是否真正理解,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在讲的过程中整理思路,训练表达、强化思维。学生在讲的过程中,其它学生的倾听最为重要,只有认真倾听,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引发自己的思考,才有思维的碰撞,才有后续的发言、讨论、争辩,才能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所以,倾听比发言更重要。在这种课堂上训练过的学生都能专注于听,哪怕是一点细微的错误,学生也能发现,在评价的时候都会指出来。
在倾听的时候,学生就处在积极地思考中,在寻找前面学生发言中的优点和积极的方面,充分给予肯定,又在积极地动用批判性思维,发现前面学生的问题,同时还要整理出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见解。从前面一个学生发言开始,学生的思辨就不会停止,学习在不断深入,学生的思维也越深刻。即使是老师设计的带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常常能让学生攻破,因为在展评学习法的课堂,思维发展的高度常常高于传统课堂。碰到难题,教师会让学生静思或合作讨论,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静待花开。传统课堂让学生质疑的机会很少,而展评学习法提供了质疑的条件和任务,质疑成为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的最高境界是学生对某个结果引发出争论,继而形成积极思辨、争相发言的氛围。所以,展评学习法的课堂是真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课堂。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和身边人交流,让人容易接纳,也愿意为你提供帮助,对很多学生来说,这是需要经常训练的一种能力。展评学习法的课堂,每天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思想,哪怕开始时讲得疙疙瘩瘩,老师和同学会有耐心听完,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课堂不再令人生厌,而是在分享“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妙!
21世纪再也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敞开自己的心扉,让别人了解自己,接受彼此的帮助。在展评学习法的课堂,每节课都在经历这样的过程,认识和实践都很到位。在展和评的过程中会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才获得成功的,问题为什么得以解决、学习为什么能获得成功?是学习共同体的智慧的集合。有了在学习中合作的习惯和能力,学生走上社会就很快能适应并获得成功。
运用展评学习法不长的时间,学生的动作和语言系统都发生了改变,各方面的能力明显增强了。课堂上,他们敢于展示自己,也懂得欣赏他人,他们说话得体,举止彬彬有礼。他们能落落大方地手执教鞭上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思路,在与同伴的对话中时时表现出良好的修养,如他们养成了倾听的习惯,不随意打断别人;他们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不人云亦云,但又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和缺陷;他们善于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同时对他人的帮助也能真诚地表示感谢;他们的言行举止常常流露出自然、本真的生命状态。
经过展评学习法课堂培养的学生无论是外观还是内在都有着特殊的气质。
前端学习任务的设计是教师对教材的再造。学习过程中的适时介入是对教师学科素养和教育智慧的考量。
展评学习法的课堂,即使没有老师,同学们也能自主学习,而且也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有些刚刚接触展评学
前端学习任务的设计是展评学习法的关键,学习如何发生、如何展开,学生讨论的深度和学习的效果怎样,都是由前端学习任务决定的。
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材、学情准确制定教学目标,然后将目标转化为学习任务,设计过
前端学习任务要设定在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处,即复习旧知、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创设对新知学习有促进作用的情境、新知学习的尝试、能够发现规律的引导性任务等等,将教学重点、难点渗透在看似熟悉的情景或已经具备的知识中,让学生通过自学、合作的过程自主完成前端学习任务。
前端学习任务不同于传统教学的预习作业,它是展评学习法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本身即是课堂学习的环节,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策略。前端学习形成的初步成果是展示评价的内容。
前端学习任务注重核心知识的设计,寻找出每节课的“课眼”, 随着问题的解决而化解难点,发现规律。
学
课堂上,学生手执教鞭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犹如风筝飞到了知识的天空,老师是放风筝线的人,他们或前跑、或后退、或抖线、或放、或收,为的是让风筝飞得更精彩。
展评学习法的研究使老师对专业的理解和如何做一个专业的老师有了更高的认识。
展评学习的课堂教学能够促进老师观念的转变。在实验开始时,老师的改革目标和学校是不同的,学校对课堂改革的目的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老师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考试分数,而随着研究的深入,看到学生课堂上纯真的表现、潜能的发挥、各种能力的提升,老师内心发生了根本变化,他们改革的目的慢慢和学校相一致,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改革前期是学生推动老师走,但一旦老师觉醒,改革就突飞猛进了。所以,观念的转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
教师观念一旦转变,研究的热情就会高涨,很快形成了教师学习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特征是:学习成了生活需要,研究成了生活乐趣,合作成了生活方式。除了学校为教师购买书籍外,教师相互介绍,购买相关理论书籍学习、研究,指导实践。信息平台、校园一隅、餐厅、车库……
前端学习任务的设计、教师的适时介入、课堂生成资源的利用等,对老师学科素养的要求很高,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等
展评学习法的课堂,释放了潜能的学生处处让老师惊叹,哪怕是
“展评学习法”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积极互动,营造出一种愉悦、高质、高效的课堂生态,学生打开了思维的闸门,引发了学习的浓厚兴趣,激情和灵感如涌泉喷发,主动参与学习;不仅自己学会,还把自己会的教给别人,善于和其他学生沟通,与老师沟通,学会了交流,课堂上是学习的伙伴,课后是互相信任的玩伴;学习变成了一件轻松愉悦的事;学生由喜欢课堂,喜欢同学,喜欢老师,到喜欢学校,从而形成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