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清中博客>>评课议课
让课堂成为碰撞思维火花的场所 ——听蒋芳老师的展评课有感
录入者:张青 发布时间:2015-10-22 点击:

    初踏入工作岗位,就能够接触展评学习法,促进自我教育理念的更新是一种幸运。今天在八(9)班参加了蒋芳老师展评课的观摩和学习,觉得很有收获,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本节课的教学线索清晰,学生展评、发言积极,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尤其在同学展示的过程中,其他同学能够积极的思考,并且提出质疑,并在相互讨论中解决问题,非常难得和珍贵。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更值得一提的是蒋老师能够很好地把握介入点,“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学生思维困惑点上,蒋老师抓住教学时机给以适当引导,保持了课堂展评内容的专业性和科学性,这充分体现了一个教师的基本功的深厚。

这样的课堂带给我很多的思考,引发我探索的欲望。展评学习法是在前端任务卡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个别学生的展示,对学生自身的学习成果进行评点、质疑、讨论,实际上蕴涵着建构主义的理论,认为知识是建构的过程,建构的主体也即是学生能够有意义地接受经过他个人批判过滤的知识点,而且这些知识能够快速融入到已有知识经验中去。在展评学习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模块即是合作,合作的内涵是通过学生的观点或者思维结果的相互碰撞,从而达成理解,生成智慧。如何在展评中合作,却是一个难点,综合我听得几节展评课,我认为课堂很好地解决了教学知识点的问题,然而在合作这一环节的体现上就较弱。对于一个知识难点,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小组讨论、提交方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是一种展评学习方式的探索,也是我想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一节展评课,需要什么样的学生去展评?展评什么?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因为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就班级整体状况而言,同学们的基础不一样,问题思考的深浅不一样,学生人数较多,不可能展评每一个同学的学习成果,这必然会导致相当一部分同学是在倾听状态,他的思维状况如何,学生和老师很难知道。我发现在课堂上往往只有那么几个同学在展评,虽然很多同学也有展评的欲望,但是由于其他原因也不能够实现。如何让展评的效率扩大化呢?如何让课堂成为每一个人思维火花绽放的场所呢?我思考了很多。我想到了我在读研究生时,第一次去上课,就感触很深,课堂模式打乱,和以往的中学教学和大学教学完全不同,带给我一种全新的体验。小组合作展评学习是课堂的主模式。对于课堂的若干问题,自由选择,自由分组,小组成员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每个成员建言献策。讨论后,小组代表用PPT展示、汇报小组的集体成果、班级讨论,其他组提问。在这种课堂模式中,提高了成员的参与度,课堂的活跃度更高。

当然这只是我结合自身的经验而谈,在初中的展评课堂上可不可以分组,并展评每个小组的解决方案、全班讨论,更大化地激活参与度,还未可知。只是在这种可能性的尝试中不可控的因素很多,把握进度和内容的方向对于一个年轻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至少可以作为一种思考的方向。我相信只要真正发挥展评学习法中合作模块作用,达到“头脑风暴”、“让课堂成为碰撞思维火花的场所”的效果,那么这些美好的教育理念将会成为改变基础教育课堂模式的催化剂,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大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