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校级课题>>《初中生物学教材内容结构化处理的探索与实践》陈茹吉
 
陈畅 教案 免疫
 
发布时间:2016-06-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陈茹吉

第三节——免疫

常州市清潭中学    陈畅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18章第三节《免疫》的第一课时,之前学习的第一节 传染病和第二节 威胁健康的主要疾病 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下铺垫。而本节课在第18章中则是一个重点内容。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2个:一个是人体抵抗疾病的三道防线,一个是免疫的3个重要功能;这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因此,我尝试用比较新奇的图片导入,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4段视频并要求学生分析,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加上动画来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人体抵抗疾病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2、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3、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分析资料及处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免疫的学习,养成关注健康、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

1 通过分阶段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 

2 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点,提出不同的问题来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并针对学生自学 有难度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合作找到答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猜看:图片一 支原体;图片二 葡萄球菌。

2、你知道吗?人体有多少微生物的几组数据。

设计意图:1、猜猜看里的图片学生几乎没有见到过,2、你知道吗?里面的数据也比较惊人,这样设计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人的身体上有很多的微生物,以上图片只是众多微生物中2种而已,而且人体的微生物数量非常庞大,庞大到吓人的地步,那么为什么人体没有被这么多的微生物给“淹没”呢?因为人体有抵抗这些微生物的“防线”,人体就依靠这些防线免于疾病。

二、人体免于疾病的三道防线

   1、视频:人体的故事—免疫系统保卫战。分成4段:序章,第一阶段—入侵,第二阶段—僵持,第三阶段—大决战。观看每一段视频后都要求学生说出都有哪些“战士”参与了这场保卫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同时对视频进行分析,学生对人体的防线有直观的认识。

2、阅读课本,完成表格“人体的三道防线”

 

组成

作用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鼻毛、呼吸道表面的纤毛

阻挡病原体,杀灭病原体,清扫异物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抑制、溶解、和吞噬病菌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

消灭病原体(抗原)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课本,自学有关于人体的三道防线的内容,然后相互讨论,共同完成以上的表格,这样做既不脱离课本,又能让学生发挥学习的自主性。

3、具体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PPT展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图。

4、历史上的康熙为什么能当上皇帝呢?用“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来形容,康熙皇帝早年得了天花却没有死去,而是对天花有了免疫能力,分析一下这是为什么。

5、第三道防线的作用机理。

6、人体三道防线的表格的延伸:

 

组成

作用

特点

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鼻毛、呼吸道表面的纤毛

阻挡病原体,杀灭病原体,清扫异物

生来就有的,不具备选择性或特异性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抑制、溶解

和吞噬病菌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

消灭病原体(抗原)

后天获得的,具有针对性

特异性免疫

 

二、免疫的重要功能

人体的三道防线构成了完美的系统—免疫系统,它能使人体免于疾病的困扰。其实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非常强大,它一共有三个方面的重要功能:防御功能,自我稳定功能,免疫监视功能。

PPT展示三个重要功能的动画

三、巩固练习:

1为什么大面积烧伤病人,很难痊愈?

2为什么有些人吃了虾和螃蟹会全身发痒,起红斑?

3、有个肝硬化的病人需要进行肝脏移植,但之前需要找到一个和他“匹配”的肝脏,为什么?

4患过麻疹后痊愈的人一般终身不会再患麻疹,而患过感冒的人还会再患感冒,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并出示学习目标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不是很难,但是概念多,信息量大,而且都比较抽象。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视频和图片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格和动画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需要改进的地方:由于时间关系,设计的学生活动内容不是很多,以后要注意。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