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蚂蚁 大世界》教案 陈茹吉 八(8) 2013年10月24日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列举蚂蚁的各种行为 2、设计实验验证蚂蚁的一种行为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列举蚂蚁的各种行为 2、设计实验验证蚂蚁的一种行为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蚂蚁的一种行为 三、学生分析 蚂蚁是学生熟悉的动物,对于蚂蚁的行为学生具有一定了解。在列举蚂蚁的行为过程中帮助学生归纳行为的类型,学生易于接受。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实验设计能力,但是完全从选题到实验设计独立完成整个过程还是存在一定困难,非常容易进入为设计实验而设计实验的极端,在这个过程中应增加实验可行性论证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使学生在实验设计能力上有所提高。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蚂蚁大家都很熟悉,它是一种昆虫,如果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它们所具有的精神的话,你能找哪些词语呢?由此我们产生了“蚂蚁哲学”从不放弃、深谋远虑、积极进取、全力以赴。 人类从蚂蚁的行为中真的获得不少启示。蚂蚁有哪些行为给人们如此多的其实呢? (二)、蚂蚁的行为: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手段 前两周,老师也请大家回家调查了你所知道的蚂蚁世界,大家来说一说,蚂蚁有哪些行为呢? 1、(蚁群战争)攻击行为 我们经常看见这样的场景,它们不是在搬运食物,而是两群蚂蚁的厮杀,可能要持续几天,战斗的结果路边的蚂蚁尸体已经“堆积如山”,可是蚁群却仍然是杀得昏天黑地,它们经常为了争夺领地而大打出手,绝不轻易放弃。 这种同种生物之间争夺领地而发生的攻击战斗行为是攻击行为。 2、(蚂蚁捕获食物并把食物带回家)觅食行为 在平时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小小的蚂蚁可以拖动比它大好多倍的食物,视屏,蚂蚁居然能主动捕获到比它大很多倍的昆虫。不可小看蚂蚁的力量。 而这种通过各种方式获得食物的行为是觅食行为。 3、(组建救生筏)防御行为 如果遇到外敌入侵,蚂蚁会号召其它蚂蚁一起反击,保护自己。 这种蚂蚁是火蚂蚁,它们在遇到洪水时会“携起手来”,组成一个可以确保所有蚂蚁安全的漂浮结构。也就是“救生筏”,借助体毛形成的一层空气膜,确保每一个成员都能幸存下来。 这种保卫自身生存的行为是防御行为。 4、(信息素)通讯行为 蚂蚁用触角交流信息,蚂蚁经常列队行进,来来往往有条不紊,就算离家很远也不会迷路,蚂蚁是利用信息素来交流信息的。而触角上面有嗅觉、听觉多种感觉可以感知信息。 这种相互交流的行为称为通讯行为 5、(蚂蚁筑巢)繁殖行为 蚁巢有各种形式,大多数种类在地下土中筑巢,挖有隧道、小室和住所,并将掘出的物质及叶片堆积在入口附近,形成小丘状,起保护作用。也有的蚁用植物叶片、茎秆、叶柄等筑成巢挂在树上。 筑巢的任务主要由工蚁完成,蚁巢建造好之后蚁后入住便开始繁衍后代。筑巢的目的还是为了繁衍后代。 除了筑巢还有交配等与繁殖后代有关的行为称生殖行为。 6、(分工合作)社会行为 群体中不同成员分工合作。 蚁后:产卵、繁殖后代;雄蚁:与蚁后交配;工蚁:建筑巢穴、采集食物、饲喂幼蚁和蚁后。它们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 群居在一起的动物,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种种表现形式,我们称之为社会行为。前面这些行为中,除了交配、产卵等部分生殖行为以外,其它如防御行为、觅食行为等等,它们都是群体协作的,团结就是力量在它们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7、(蚂蚁搬家)节律行为 蚂蚁搬家的原因很多,不一定是害怕雨水,可能是食物短缺,可能是蚂蚁窝附近出现别的蚁群造成一种威胁,需要回避危险,也可能是分窝。至于蚂蚁选择在阴天或夜晚搬家,主要是为了防止太阳的暴晒对蚁卵可能造成的伤害,所以蚂蚁搬家选择阴天是一种生物节律行为。 (三)、研究蚂蚁的行为 课前大家都通过查阅资料结合你的经验研究了蚂蚁的行为,这里我们又系统地归纳了一下,但是这些行为中有多少是你真正见到过的呢? 请你通过实验来揭开事实的真相。 1、诱发不同蚁群之间发生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2、对于我们周围的蚂蚁也会主动捕获活的猎物吗? 3、对于我们周围的蚂蚁,遇到洪水也会组建“救生筏”吗? 4、当蚂蚁的巢穴遭到破坏,它们是选择搬家还是原地重建? 5、面对糖块与面包的诱惑,它们会怎样选择呢? (四)、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校了解了蚂蚁的各种行为并且完成了实验研究的构想,回家之后请大家细化你的实验构想,完成实验报告1、2、3 五、活动单 《小蚂蚁 大世界》活动单 请选择蚂蚁的一种行为,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写出实验目的和实验构想,并根据实验构想列出实验器材和装置。 6、对于我们周围的蚂蚁也会主动捕捉活的猎物吗?它们能捕获到哪种猎物?(设计时关注猎物的活跃程度和猎物个体的大小) 7、对于我们周围的蚂蚁,遇到洪水也能通过群体的力量自救吗?(设计时关注如何模拟洪水来临时水慢慢把陆地淹没的过程) 8、面对糖块与辣椒酱的诱惑,它们会怎样选择呢? 一、初步探究设想: 实验构想: 实验装置图: 二、细化探究过程: (一)提出问题: (二)作出假设: (三)制定计划:1、材料用具: 2、实验装置: 3、实验计划: (四)实施计划: (五)实验结论: (六)表达和交流: 友情提示:1、设计对照实验注意实验变量的控制。2、设计模拟实验时注意尽可能模仿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