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校级课题>>《初中生物学教材内容结构化处理的探索与实践》陈茹吉
 
结题鉴定《初中生物学教材内容结构化处理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6-06-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陈茹吉

三、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

    经验总结法(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结构化处理方案)

    文献研究法(书籍、杂志、报纸、教学计划、教案、录象等资料)

    调查法(调查学生在实施加工方案前后,学习知识的方法,进行知识迁移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方面的变化,采用问卷、访谈等方法对课题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2、研究主要途径:

    1)组织课题组内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已有成果。

    2)实开展课题组内教师的各种活动,坚持行动研究、过程研究。

    3)课题组内教师自我反思,自主研究为主要方式,促进自身教学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29月)

召开课题组会议,商讨并撰写研究方案方案。

2、实施阶段(201210月到201311月)

边计划、边论证、边学习、边实施、边研究、边小结,进行阶段总结。

3、总结阶段(201312月)

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五、研究主要过程和活动

本课题从20129月进行了组织准备工作,撰写了开题报告,并通过论证成为校级课题,现将我们的研究过程和活动汇报如下。

201210月到201211月,组织了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主要学习资料为《教育研究》、《教育科学研究》、《初中生物教学》等杂志上相关文章,通过学习课题组成员都有了一定理论基础。

201212月开始,根据理论学习,我们确定了我们的研究主要针对以下三方面:有效处理教材,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情感;有效处理教材,使内容更符合学生认知过程;有效处理教材,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能力。

对以上三方面的研究我们有了一些收获。

1、有效处理教材,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情感

例如陈茹吉老师在进行《神奇的微生物》教学时,将教材内容进行调整。

原教材内容顺序:

病毒和细菌         病毒和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真菌               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调整后内容顺序:

病毒和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病毒和细菌

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真菌

经过这样的调整,把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一些知识提前,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极大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

再如周文伟老师在上《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一课时,增加“一只小鸟的诞生凝聚父母心血”的讨论使学生感悟父母养育的艰辛。

2、有效处理教材,使内容更符合学生认知过程

例如马勤老师在讲解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中“探究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时,提出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的必要方法,在没有学习任何科学探究相关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盲目地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结果往往是失败的。对七年级的孩子来说,刚刚接触这门学科却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对今后的学习可能会有不利的影响。所以她在上这个内容之前,把第二章第二节“探索生命的方法”先上,或者保留“探究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的实验部分,在学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后再进行实验操作。这样既能帮助孩子在设计探究实验时充分考虑对照实验的设计要求,实验组和对照组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又能在学生反思实验失败的原因时,更能对对照实验的知识点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提高生物学科的科学素养。

    再如季洁老师在上第二十一章《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时将”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关注生物技术”两节内容做一个整合,在讲完转基因技术后,立即来讨论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乘热打铁,符合学生的认知行为。

3、有效处理教材,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能力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产生一些生成性的学习资源,有一些生成性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等生物学学科能力的,对于这些资源是有必要增加到教学内容中的。

例如孟筱璐老师在讲到鸟卵的结构的时候,有同学提出,我们生活中接触的一些液体(可乐、冰红茶等),会不会对鸟卵有破坏作用呢?虽然研究过程实际操作是在课后完成的,但是对于研究的方法、研究过程、研究结论可以在课堂上汇报,即联系了生活实际、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探究等生物学学科能力。

再如陈茹吉老师在使用显微镜的实验过程中,按照理论上显微镜下面观察的材料是薄而透明的,可总会有同学因为好奇拿自己的手指或者书本纸片在显微镜下面观察,当学生发现不透明的材料在显微镜下也能观察清楚时就产生了疑问。把这个问题增加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讨论,老师适当点播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显微镜能观察到物体内部结构是因为光线来自反光镜,穿过了薄而透明的物体,而不透明的物体上也会有光线进入眼睛,只不过是来自物体表面的光,因此这时候的显微镜只起了放大表面物象的作用没有能观察到内部结构。使学生更充分理解了显微镜的作用。

六、课题研究成效

1、强化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素养。在本课题研究中,通过一系列的教科研活动:如组织教师学习教科研理论;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听课、说课、评课等系列观摩活动;开设实验课、示范课,营造了教科研氛围,促使教师由“经验型”向“学习型”、“科研型”过渡,教师教学及教科研能力有所提高。其中一人在全国微课程大赛中获二等奖,一人开设市级公开课,两人开设校际公开课,两人在基本功大赛中获奖、多篇论文获奖,促进了教师素质提高。

2、初步提出了初中生物学教材内容结构化处理的的三个意见:有效处理教材,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情感;有效处理教材,使内容更符合学生认知过程;有效处理教材,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能力。

通过实践,教师处理教材的意识、处理教材的技巧都有所提高。使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样性。学生多一份学习的积极性,多一份发展,更易建立师生共鸣、智慧碰撞、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

3、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环境中,学生的个性、创造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发展。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同时,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学生素质得到了提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好学精神、主动参与意识,多人次在学校科技活动中获奖。

七、课题反思

1、由于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老师对课题研究缺乏足够热情,没有真正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研究工作很多还停留在理论层面上。

2、一些教师对课题研究缺乏经验,担心进行教学实验会影响教学效率,故不愿意去实验。

     3、我们的课题研究想以一些方式为他人提供典范,但是由于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