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清潭中学 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 “展评学习法”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中的实践研究 课题负责人: 陈 茹 吉 开 题 时 间: 2014年9月 常州市清潭中学教科室制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姓名 | 陈茹吉 | 性别 | 女 | 民族 | 汉 | 出生 年月 | 1978年7月 | 行政职务 | | 专业技术职称 | 中学一级 | 研究专长 | 生物教学 | 最后学历 | 本科 | 最后学位 | | 工作单位 | 常州市清潭中学 | 联系电话 | 13775001050 | 通讯地址 | 清潭中学 | 邮政编码 | 213015 | 电子信箱 | Fenlin7877@{域名已经过期} |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不含主持人,限报十人) | 姓名 | 专业技术职称 | 工作单位 | 研究 专长 |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 奉 英 | 中学高级 | 清潭中学 | 生物教学 | 课堂实践、教学反思 | 马立宣 | 中学高级 | 清潭中学 | 生物教学 | 课堂实践、教学反思 | 周文伟 | 中学一级 | 清潭中学 | 生物教学 | 课堂实践、教学反思 | 陈茹吉 | 中学一级 | 清潭中学 | 生物教学 | 主持课题,撰写报告 | 孟筱璐 | 中学二级 | 清潭中学 | 生物教学 | 理论研究、课堂实践、教学反思 | 季 洁 | 中学二级 | 清潭中学 | 生物教学 | 理论研究、课堂实践、教学反思 | 马 勤 | 中学二级 | 清潭中学 | 生物教学 | 理论研究、课堂实践、教学反思 | 戴舒玥 | 中学一级 | 田家炳初级中学 | 生物教学 | 理论研究、课堂实践、教学反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题主持人(2014年8月前)曾担任过哪些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完成情况如何 | 课题级别 | 课题名称 | 批准时间 | 在课题中的分工 | 完成情况 | 省级 | 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 2003、9 | 生物教学研究 | 撰写论文2篇并获奖 | 校级 | 生物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平衡 | 2007、9 | 主持课题 | 已结题 | 校级 | 初中生物教材内容结构化处理的探索与实践 | 2009、12 | 主持课题 | 已结题 | 发表或出版的主要论文或著作 | 论文或著作名称 | 出版部门或发表报刊 | 日期 |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改进的活动方案 | 常州市一等奖 | 2011、1 | 信息技术与生物学课程整合之刍议 | 常州市二等奖 | 2007、12 |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催生“动态生成资源” | 教书育人 | 2012、2 | 初中生物学教材内容结构化处理初探 | 教育新理念 | 2014、7 | 生物教学中有效利用课堂动态生成资源三例 | 新课程 | 2013、3 | 师生互动版块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 中国校外教育 | 2011、12 | 组织生物实验创新活动的思考 | 课程教育研究 | 2012、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课题设计论证 一、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展评学习法: “展评学习法”:在前端学习(个人自学或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方式向全体师生展示个人或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其他学生对展示者前端学习成果进行评点、评价、质疑和讨论,在评的过程中引发对问题的思辨,探寻知识的本质或规律,实现知识建构,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完成学习。 展是指通过语言表达、实物呈现、实验操作、视频展示台等多媒体设备等途径把前端学习成果展现在师生面前。展有展现、展出、展示、展览等含义,展现的可以是个人自学后的学习成果,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后的学习成果。 评是指对他人展现的前端学习成果进行评点、质疑、补充,使其得到更正、修改或完善,在评的过程中形成更多的学习思路和方法。评有评点、评比、评价、质疑、讨论等含义。 2、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原是指科学家研究自然界的科学规律时所进行的科学研究活动。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把科学探究引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因而,在这里科学探究是指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即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与课程有关的问题,并且能通过提出问题、调查研究、动手实验、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取知识、技能和方法。科学探究能力是保证学生顺利完成探究性活动的心理特征,它具有以下六个主要特点: 科学探究能力表现在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科学知识和探究技能是有机结合的。 探究活动具有外显性,探究过程中有可以看得见的环节。 探究活动的进行具有灵活性和协调性。 科学探究活动具有集体性、合作性和交流性。 探究活动具有循序渐进性。 初中生物学新课标对科学探究能力有以下两点具体要求:1、初步学会生物学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2、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选题的意义: 1、通过“展评学习法”展示与评价的过程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进行全程的监控、引导、调整、纠偏等,它重学习过程,重学习能力,因而对于教师的教学而言,可以颠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思想,淡化教师评价的极端功利意识。 2、对学习主体而言,“展评学习法”应用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能更看重学习的过程,关注学习个体间相互协作以达到更好的状态,因而有助于学习个体发现自己的进步,感受学习的成功,从而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由进步走向成功。 3、“展评学习法”不单单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还关注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如学习策略和方法、思维品质和正确的科学观等。 4、“展评学习法”还能关注到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比如对学习任务的意向,学习的习惯以及透过学习过程反映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等,给学生以信息反馈,促进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使其对自身建立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5、“展评学习法”不但直观地呈现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及思维品质等,而且为学习的同伴最直接地提供了学习的借鉴评判等。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设计基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前端学习工作单 2、制定基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标准 3、尝试在展评过程中应用评价标准 4、探索基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展评学习法流程 5、收集基于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展评学习法”的案例 四、本课题研究方法和途径: 1.研究的方法:文献研究、观察法、案例研究、行动研究等。 2.研究的主要途径:组织课题组内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扎实开展课题组内教师的各种活动,坚持理论研究、行动研究、过程研究。以课题组内教师自主研究,自我反思为主要方式,个体研究与集体研究想结合,促进自身教学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1)、学习及心得交流(2)、听评课(3)、教学设计方案交流与完善(4)、撰写与积累,发表论文(5)、定时将研究成果上传校园网。 五、预期研究成果: 1、教学实践案例 2、公开课 3、论文 | 三、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陈茹吉,女,中学一级教师,生物教研组长,被常州市教育局任聘为“青果在线学校”课程领衔教师。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积累了一定教学经验。独立主持课题、子课题研究三项。自2011年起,先后有5篇专业文章发表于各级各类学术期刊,有2篇专业文章分别获得常州市一、二等奖。 学校领导对教研工作高度重视,积极推进校本研究制度的建立,为课题顺利开展提供人力物力的保障。 | 四、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 | 完成时间 | 课题组成员分工 |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 准备 阶段 | 2014年9月 | 课题研究方案、实验方案由陈茹吉负责撰写。 | 课题申报书 | | 2014年9月到2014年12月 | 理论学习 撰写心得体会 | 论文 | 实施 阶段 | 2015年1月到2016年9月 | 1、设计基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前端学习工作单 2、制定基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标准 3、尝试在展评过程中应用评价标准 4、探索基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展评学习法流程 5、收集基于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展评学习法”的案例 | 教学案例 公开课 论文 | 结题 阶段 | 2016年9月到2016年11月 | 撰写本课题的结题报告,接受专家鉴定 | 结题报告 |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 预期达到的目标 | 承担者 | 1、论文 2、公开课 3、教学案例 4、呈现形式 | 1、通过理论方面的研究,撰写一些有价值的论文,以此来指导课题组成员的教育教学工作。 2、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开一些有价值的课堂教学公开课,以此促进课题组成员的教育教学工作。 3、收集教学案例,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获得有价值的教学经验。 4、形成论文、案例集。 | 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成员 | 本课题完成的时间:2016年1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