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一、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
初中生物教材中安排的每一个探究活动都有其自身的目的和特点,其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所起的作用也是有所侧重的。
学生在《探究蚂蚁对食物种类的选择》这个探究之前已掌握了探究的一般方法,通过《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等多个探究实验,体验了探究的过程,尝试了探究方案的设计。对于八年级的学生,他们清楚探究的一般过程,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这方面,能做到提出的问题目的明确,作出假设能依据科学知识或者生活经验,具有一定预见性。
而在探究方案设计这方面,与以往不同的,《探究蚂蚁对食物种类的选择》这个实验,作为课堂实验,书上既没有推荐易行的实验装置,也没有提示简单的探究过程,使得这个实验在探究方案设计上,成为学生走向独立思考的转折点。
学生对于蚂蚁这种生活中常见的实验对象的觅食行为非常感兴趣,有浓厚的探究欲望。在七年级尝试过多个探究实验之后,许多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设计出能成功的实验方案,对设计实验跃跃欲试。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这个实验并没有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也没有能达到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究其原因,《探究蚂蚁对食物种类的选择》生物实验活动的教学,由于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常呈现出一种无序的、粗放的、缺少教学设计的状态。许多老师只是布置学生课后自己设计完成实验,课堂上则是由老师在想当然地“讲”实验,老师既没有有效的措施针对学生参差不齐的能力进行个别指导,又无从考量学生探究能力的进步,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了解蚂蚁对食物种类的选择。
通过实验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科学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上有所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了解蚂蚁对食物种类的选择。
通过实验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
教师对学生活动的组织和引导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已经请同学们针对这个探究设计了探究方案,大家在设计的时候都是信心满满,觉得自己的方案很是完美,可行。但是,当看到老师的评分,相当一部分同学有点诧异。3分是合格分,很多同学的方案是不合格或者只能达到基本合格。
这是我们同学第一次独立进行自主设计,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离独立完成设计还存在一定的距离。那么我们在设计探究方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我们就从修改探究方案开始。
(二)新课
首先我解释一下评分标准,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遵循一些原则,这些原则都体现在我们评价指南上。
1、可行原则:
选择的实验材料、设计的实验装置是不是合理?这直接关系到实验的可行性。
很多同学用了纸盒,如果是纸盒,当你捕获了10只蚁放入纸盒,它们真的如你所愿来选择食物吗?大家对实验装置需要进行修改,哪些材料和装置是可行的?玻璃、桌上的蚂蚁巢穴、室外。
2、对照原则:
设计实验时我们要设计对照试验,对照实验设计要点:在一组对照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在这个探究中变量是什么?(食物的种类)
有了明确的变量之后,我们还需要考虑如何控制变量单一。
相信大家是有考虑的。
大部分同学考虑到了食物放置的距离。
小部分同学考虑到了食物的重量。
而同学们没有考虑到的
材料分析:图片
如果出现这样的现象,许多蚂蚁围着糖,少量蚂蚁在搬运饼干,那到底蚂蚁是更喜欢哪种食物呢?如果糖能搬得动它们也会把糖版回巢穴,而这一点没有得到验证不具有说服力。我们在实验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到让糖也搬得动。在这里提醒大家要考虑食物的状态,要么都能搬,要么都不能搬,这也是保证其它量一致,控制单一变量的一个方面。
考虑食物的状态,食物放置的距离,还要考虑食物的重量等因素,尽量控制变量单一,其它量一致。
3、随机原则:
这一点大家都做得比较好,随机利用了10只以上的蚂蚁进行试验,避免偶然性使实验更准确。
4、重复原则:
在初一我们学习探究的一般方法时就提到,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在这里设计重复实验很是重要,它能说明你的实验现象并非偶然。
今天随让每组同学只能做一次实验,但是在我们班这么多组同学中一定能找得到你的重复组。
(三)学生修改
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己手里拿到的评价指南,对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修改,修改的时候用不同颜色的笔修改。
修改好后开始试验,并写出实验结果。
由于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我们今天选择了饲养有一窝蚂蚁的蚁后群,这是它们的巢穴,我们的食物可以放置在蚂蚁通道出口处平台上,食物放在小食盆中,不要污染巢穴。
演示如何打开。
注意:1、打开要轻,尽量不要惊扰蚂蚁。2、食物放入的速度要快,先准备好食物,再打开盖子。
蚂蚁受惊扰之后会大批大批跑出来,如果这种情况你必须果断把盖子盖上,有可能会压死蚂蚁,所以最好不要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有蚂蚁跑出来也没有关系,把它们放到地上就可以了。
(四)展示结果,得出结论
(五)测评
下面,我们要对这次探究同学们的探究能力进行总评价。
五、教学反思:
“评价指南”的应用使每个学生都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增添了成长的自信,奠定了成才的基础。
在制定和使用评价指南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
评价指南的制定要有明确的目标,收集的案例应尽可能具有代表性,这需要教师采集大量的数据,也需要教师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在评价指南用于学生自我评价时,时机需要把握好。如果使用过早,学生会照搬现成的优秀案例,从而失去发现问题,反思不足的机会,失去感悟的过程,不能内化科学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