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校级课题>>《生物学教学中预设及生成的平衡》(陈茹吉)
 
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6-06-0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陈茹吉

 

 

 

二、课题设计论证

 

1、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2、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包括视角、方法、途径、目的),重要观点。3、价值:本课题创新程序,理论意义,应用价值。4、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请分4部分逐项填写,限2500字内,可附页)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选题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因此也就十分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了。他们认为:只有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东西,才是精彩的东西。如果教师课前的主观预设多了,那么课中动态生成就会很少,学生的主动发展就难以落到实处。不少教师简单机械地解读“生成”,从而将“预设”完全摈弃,在“放羊式”的课堂里偏离了教学目标,偏离了文本,一味地追求“生成”,便导致旁逸斜出,无谓争辩,这些漫无边际的“生成”,表面上看起来课堂上热闹非凡,但却掩盖不了教学实质的苍白。显然,这种认识和做法是带有片面性的。他们似乎忽视了一个课堂教学的基本常识: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老师上课前必须对未来发生的教学行为有所准备和设计,否则课堂活动就成为无的之矢、无源之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把预设通通斥之为过时的东西显然是有失编颇的,甚至是犯了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错误。

预设与生成,只要有意义,都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缩小未知局限的有效方法,关键在于把握其中的度。面对国家统一课程标准和价值观,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化选择,这又需要教师在其中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平衡的研究,发现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其研究进行分析、探讨,多角度地展现事件的发生与解决过程,把教师的实践行为和理论结合起来,使所有的教学行为蕴涵理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形成教师自身活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为他人提供典范。        

2、通过研究,使教师课前有精心的预设,课中多一些动态生成,同时,教学的原本

3、通过研究,教师驾驭课堂的技巧不断提高,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技巧达到娴熟,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样性、复杂化。

三、本课题研究方法和途径:

1、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书籍、杂志、报纸、教学计划、教案、录象等资料)

教育实验法(对象包括学生和教师,他们是参与实验的主体,有自己的自主性、创造性,必须尊重他们的意愿,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案例研究

2、研究主要途径:

1)组织课题组内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已有成果。

2)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努力建构新的教学模式。

3)扎实开展课题组内教师的各种活动,坚持行动研究、过程研究。

4)以课题组内教师自我反思,自主研究为主要方式,促进自身教学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本课题研究价值

预设与生成是辨证的,深陷在“预设”的巢臼里,往往会把学生引入狭窄的小胡同,而纯粹的“生成”实属矫枉过正。由此,我们要达到预设与生成的动态平衡。教师应多一份精心预设,课堂就会多一份动态生成,学生会多一份发展,从而建立师生共鸣、智慧碰撞、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

五、研究基础

已有相关成果:

参考文献:

《精彩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年版

《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版

三、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一、本课题研究价值:

预设与生成是辨证的,深陷在“预设”的巢臼里,往往会把学生引入狭窄的小胡同,而纯粹的“生成”实属矫枉过正。由此,我们要达到预设与生成的动态平衡。教师应多一份精心预设,课堂就会多一份动态生成,学生会多一份发展,从而建立师生共鸣、智慧碰撞、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

1、通过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平衡的研究,发现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其研究进行分析、探讨,多角度地展现事件的发生与解决过程,把教师的实践行为和理论结合起来,使所有的教学行为蕴涵理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形成教师自身活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为他人提供典范。        

3、通过研究,教师驾驭课堂的技巧不断提高,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技巧达到娴熟,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样性、复杂化。

2、通过研究,使教师课前有精心的预设,课中多一些动态生成,同时,教学的原本

二、开展课题研究的条件:

陈茹吉,女,中学一级教师,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积累了一定教学经验。参与过省级课题《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及几个市级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多篇论文获省市二三等奖。

学校领导对教研工作高度重视,积极推进校本研究制度的建立,为课题顺利开展提供人力物力的保障。

 

 

四、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

完成时间

课题组成员分工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准备阶段

20079月到200710

课题研究方案、实验方案由陈茹吉负责撰写。

 

 

200710月到20082

理论学习

每个课题组教师根据课题组的要求写出具体方案

 

实施阶段

20083月到20103

课题组教师根据实验方案开始实施,课题组教师边学习边实践,各课题组成员每学期末写出阶段实验报告,总结一学期的实验成果,研讨存在的问题,写出下一学期的具体实验方案

 

结题阶段

20104月到20108

各课题组成员撰写实验报告,撰写本课题的实验报告,接受专家鉴定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预期达到的目标

承担者

1、 通过理论方面的研究,撰写一些有价值的关于预设与生成的平衡的论文和实验报告,以此来指导课题组成员的教育教学工作。

2、 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开一些有价值的课堂教学公开课,以此促进课题组成员的教育教学工作。

1、 通过理论研究,探索预设与生成的问题

 

 

 

 

2、通过实践验证理论发现新问题

课题组所有成员

 

 

 

 

 

课题组所有成员

本课题完成的时间:20109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