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预设和生成和谐的碰撞 常州市清潭中学 戴舒玥 现在,“和谐”一词是非常热门的,全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学校要努力建设和谐校园。而对于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个和谐课堂如何构建,就是每一个教师需要去思考的了。 “和谐”从字面上简单的说就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和谐课堂的构建可以使教师与学生和睦相处,师生各尽所能,将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完全的发挥出来,最终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因为和谐能够产生动力,提高效率,产生最佳效益。随意社会追求和谐,教育追求和谐。而和谐教育需要和谐课堂,只有构建和谐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呢?这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其中预设和生成和谐碰撞,是和谐课堂的精髓。叶澜教授曾经对“课堂”做过这样精辟的论述:“课堂影视像位置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一方面,教师对于课堂要精心并有计划的制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涉及教学过程,这具有明显的预设性。预设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开放性。另一方面,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个又一个思维活跃、充满活力的学生,这无疑为我们本就存在多种变化因素的课堂增加了更大的变数。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然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的过程,这具有鲜明的生成性。生成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它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开放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激发了师生的创造性和智慧潜能,从而使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力。在我们以往的传统教学中过分的腔调预设性,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在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其实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在预设后才会有生成,而生成又能使预设达到效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们仍然是过于得注重预设,而忽视了生成。因此无论在备课还是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不能很好的利用学生生成的资源,使得我们的课堂显得过于得呆板。当然虽然课堂教学尽管有动态生成的特点,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信马由缰式的展开教学,而是要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在教学方案中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适应学生的即时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即使在课前,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生成做出一些预设,但是在课堂上仍然会有一些预设外的生成出现,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实时产生的生成资源善加利用,而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妨,必须要尊重教学资源的生成。 在学习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节内容时,在解决“在调查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生物是如何处理”一问时,学生很自然的会想到将生物带回。虽让这种办法可以解决问题,但是这无疑会对这种生物的正常生活会造成影响,并且这也是与我们的生命教育也是不相符的。所以需要先给予学生肯定,这种方法可行,同时也要告知他们使用这种解决办法带来的后果,分析利弊,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这种方法的不当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相处用拍照、画图、语言描述等方法将生物的特征完全记录并带回,同样的解决问题,但是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为学生灌输了热爱身边的每一种生物的精神,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拓展思路,寻求最佳的问题解决办法。 课堂不是教案的演示过程,而应当是一种由预设和即时生成和谐碰撞、完美统一的过程。让预设和生成这一对矛盾能和谐共生,让课堂教学成为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完美结合,让参与其中的师生都能发挥潜力,表现个性,预约心灵,提升素养的一个心灵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