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通过预设与生成的平衡提高课堂效率的初探 常州市清潭中学 陈茹吉 关键词:预设 生成 平衡 课堂效率 主论点概述: 课堂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完成课程标准上的要求,所以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不能脱离这个前提。 根据预设与生成的种种关系,我们认为课堂教学中通过预设与生成的平衡提高课堂效率的核心问题是能否通过预设和生成的互动和合理分配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的同时多方面充分发展学生。保证教学优质高效作为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的目标导向和基本原则。 一、预设可能的生成,实现生成有效性 二、板块设计,实现预设与生成配合的灵活性 三、建立生成性资源库,延伸有限教学时间 课堂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完成课程标准上的要求,所以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不能脱离这个前提。 根据预设与生成的种种关系,我认为课堂教学中通过预设与生成的平衡提高课堂效率的核心问题是能否通过预设和生成的互动和合理分配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的同时多方面充分发展学生。保证教学优质高效作为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的目标导向和基本原则。 下面就以《鸟的生殖和发育》为例来谈谈我的实际做法。 一、预设可能的生成,实现生成有效性 在每部分内容教学之前有目地调查,或者通过网络收集,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希望学到的知识,使精心预设为动态生成保驾护航,保证生成的合情、合理、有效。 在《鸟的生殖和发育》课前作了以下调查: 1、请列举你所知道的鸟类的繁殖行为 2、请列举你所知道的鸡蛋的各个结构以及各结构的作用 3、关于鸡蛋的形态结构你有哪些想知道的知识 4、你有哪些不能解释的关于鸟类繁殖的现象 通过调查统计知道了学生能列举大部分鸟类的繁殖过程,能说出卵壳,卵白,卵黄等卵的主要结构,而学生对卵的外形,鸟卵内系带的作用及孵卵的是雄鸟还是雌鸟,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等问题普遍感兴趣,但是基本没有学生提到书本16页提出的问题。 二、板块设计,实现预设与生成配合的灵活性 根据教学目标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往往可设计成若干教学板块。这里的“教学板块”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地接触、探究文本,对某个问题情境进行学习研究、感悟体验、语言实践的过程,是比较集中而相对独立的具体教学环节。这些板块在预设时要有相当的灵动性,要充分考虑到课堂生成时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教学环境的复杂性,能根据教学过程的实际进展及时反馈、调整教学设计,使预设与生成灵活配合。 根据《鸟的生殖和发育》的教学目标把教学划分为4个版块: 1、鸟的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 教学过程:学生列举鸟类的繁殖过程 — 视频体现鸟类繁殖的一般过程 — 总结 这部分教学中穿插鸟与人类关系的情感教育。 2、观察鸡卵的结构 教学过程:学生实验—总结 这个板块需要补充说明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卵的外形是长期自然选择和进化的结果,鸟卵内系带的作用等。 3、证明卵壳上有小气孔 方案一:课堂提供实验仪器直接探究 方案二:通过学校生物园地论坛收集证明卵壳上小孔存在的方法 两种方法比较下,方案一可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自体验,但时间花费较多,如果前面部分教学所花时间少的话可选取这个方案。方案二不能让学生亲自体验,不过花费的时间较少,收集的方法也较多,在课堂时间不充裕的情况下可选择这种方法,或者第三个版块的教学不在课堂上进行。 4、鸟类生殖和发育对陆生环境的适应 教学过程:学生讨论—总结 这四个版块中,第二和第四版块受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同影响比较大,有的班级花的时间多,有的班级花的时间比较少,而且教学过程中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因此设计的第三版块机动性最强,可以让学生亲手尝试,可以通过论坛在课后收集方案课堂上总结,也可以在课堂上不进行这个板块的教学。板块设计,实现预设与生成配合的灵活性。 三、建立生成性资源库,延伸有限教学时间 创建互动版块“生物园地”作为技术平台,通过这些版块为课堂生成的问题的解决提供学生参与的平台,把新生成的资源有效利用起来,延伸有限教学时间。 这些进入生成性资源库的问题,有些是一开始就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没有解决的,而在今后的教学中会解决的,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图一)。还有学习后产生的新问题,如刚孵出的小鸡毛绒绒的,刚孵化出的麻雀,粉红色的皮肤上一根毛都没有,为什么会这样(图二)。以及一些可以节约课堂教学时间的问题,如收集证明卵壳上有小孔存在的方法(图三),等等。 (图一) (图二) (图三) 通过实践,这样的教学设计更能适应学生和班级的多样性,也更符合学生的需求,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这样的设计也存在弊端,如需要学生能上网参与讨论,会给学生的管理带来一定困难。而且作为一位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师,同时要上7-8个班级,如果根据每个班级的需求都单独备课的话,备课量会增加很多,但如果是根据7-8个班的需求来备一堂课那么针对性就不强,也容易因扩大教学容量而导致学生积极性下降。所以关于通过预设与生成的平衡提高课堂效率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