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校级课题>>基于叶圣陶“自得”思想的校本课程群开发和研究(蔡军 王泽)
 
基于叶圣陶“自得”思想的校本课程群开发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泽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课题主持人基本情况(不超过2人)


姓  名(1)

蔡军

性  别

民 族

出生

年月

197408 月


行政职务

常州市清潭中学

校长

专业技

术职称

中学高级教师

研究专长

学校管理


最后学历

 大学

 

 

 

最后学位



工作单位

 

常州市清潭中学

手机(必填)

 

13776801578


E-mail(必填)

 

1284595161@{域名已经过期}


姓名

(2)

王泽

性  别

民 族

出生

年月

198505


行政职务

办公室副主任、课程中心主任

专业技

术职称

中学一级

研究专长

课程建设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学士


工作单位

常州市清潭中学

手机(必填)

  

13584598898


E-mail(必填)

 

237411096@{域名已经过期}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不含主持人)


姓  名

工 作 单 位

专业技术职称

研究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

闵春雷

常州市清潭中学

副校长

教学管理

课题顾问

奉英

常州市清潭中学

副校长

德育管理

课题顾问

莫英

常州市清潭中学

教科室主任

理论研究

成员、理论研究

汪文倩

常州市清潭中学

课程中心助理

案例实施

成员、案例研究

季洁

常州市清潭中学

课程中心助理

案例实施

成员、案例研究

朱逸之

常州市清潭中学

课程中心助理

案例实施

成员、案例研究

吴国旺

常州市清潭中学

教务处副主任

教学研究

成员、教学管理

章晓娥

常州市清潭中学

教科室助理

理论研究

成员、理论研究

沃晶晶

常州市清潭中学

教务处助理

教学研究

成员、教学研究

李晶

常州市清潭中学

政教处助理

德育研究

成员、德育研究

课题主持人“十二五”期间教育科研情况


课题名称

立项部门

立项时间

任务分工

完成情况


《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问题导向课程开发研究》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3

主持人

完成


























独 立 或 以 第 一 作 者 发 表 或 出 版 的 主 要 论 文 或 著 作

(限填10篇)

论文或著作名称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发表或出版时间


主编《文化班级-常州市北环中学教育新路丛书》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2016年

2015.05


《幸福的记忆》

《中国德育》

2013.12


《由班级管理走向班级建设——江苏省常州市北环中学班级文化建设六年探索》

《中国德育》

2014.10


《班级文化:撬动北环中学质量提升的支点》

《江苏教育研究》

2014.06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自得教育

叶圣陶先生认为:“自得”是实施教育的原则。实施教育的关键是在养成种种好的习惯,习惯的养成必须靠受教育者自己尝试着去做。

习惯的养成靠自励,一切知识和能力的获取靠自得外力灌注是无济于事的,至少是劳多而功少的。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获得的是自我教育的本领,自得应该是在已有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成长。叶圣陶先生认为:受过教育的人必须是一个具备足够的自学能力的人,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自我教育的人;否则,算不得是个受过教育的人。让学生能更好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学校课程设置、学校活动等主要应该引导学生在“自得”能力提高方面不断地进展,指向学生自我教育、自由发展、自主管理。

学生自得成长内容:

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提高:教是为了不教,通过校本课程群开发研究,指向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学生能结合自己已有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自由发展能力提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校本课程群开发研究,提供学生个性发展更多课程和平台,中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进行相关学习。

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提高:通过校本课程群开发研究,培养中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能力﹐中学生对于学习能进行自主管理的能力。

2.校本课程群

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

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该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一、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现状

1.叶圣陶“自得”教育思想的研究成果

蔡婷著作《浅论“教是为了不教”》
罗巧云著作《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思想研究》

李晓欣著作《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研究》

容莉著作《自主很重要--对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的研究》

陈兆芳著作《“教是为了不教”思想引领下财经类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成果

张蕾(陇南师专附属实验学校)《核心素养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践探索》

    赵兴秋(山东泰安实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的基石》

黄燕媚(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东园中心小学)《定位“校本” 扎实开展 打造品牌——如何开发与建设校本课程》

杨彩云(怀化市钟秀学校怀化市鹤城区锦园路小学)《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校本课程群研究》

王伟华(柳州高级中学)《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柳州高级中学为例》

3.自得成长实践研究成果

2005年江苏沙溪高中詹芹、江苏常熟中学邓芝英进行《叶圣陶“自得”理念下英美原著阅读初探》研究;

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凝练“自得”教育哲学进行了学校“自得”教育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以“自得文化”为引领,着力培养学生“七维素养” 推进;

   青岛第65中开展自得教育研究,探索形成了以“主体性”文化为核心的 “自由呼吸·自主发展·自我超越”的“三自”办学理念。形成了“学生自主管理、课堂自主合作、课后自由教育”新模式。

二、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1.以学校校本课程群开发研究为载体适培育学生“自得”能力

叶圣陶认为“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的方法,并应用于各种实践中去。读书,读教科书,只是一种手段,并非最终目的。”

通过课题的研究,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统整、改革促进学生“自得”能力的提升。

2.探索面向中学生“自得”能力发展的课程开发和统整经验,为同类学校提供借鉴

只有发端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课程才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面向中学生“自得”能力发展的校本课程开发和统整经验,为同类学校提供借鉴。

3.通过学校校本课程群开发和研究,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目前学校基于师资力量雄厚、课程改革已有一定的基础、办学条件也得到很好地改善的前提下,希望能够为本地区的学生提供更完美更优质的教育服务,而课程则是学校提供教育服务的主打产品。所以希望通过学校校本课程群的开发研究丰富教育内涵、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4.叶圣陶“自得思想”的实践探索

通过叶圣陶“自得”思想实践探索,提高学生“自得”能力,达到最终发展学生目的。

 

(三)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基于叶圣陶“自得”思想的校本课程群的开发和研究达到学生在“自得”(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主管理)能力方面的提升;

2.通过基于叶圣陶“自得”思想的校本课程群的开发和研究,开发出有益于中学生自得厂长的校本课程群,同时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实施能力;

3.通过基于叶圣陶“自得”思想的校本课程群的开发和研究,丰富学校课程结构,形成学校课程特色

 

(四)研究内容(或子课题设计)

课题研究内容

1.指向中学生自得传给你张现状的调查研究

课题实施中通过调查问卷手段对自得成长现状展开研究,统计、分析目前学校校本课程设置、实施、评价等维度在学生“自得”成长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对学生展开调查问卷,形成学生角度自得成长现状调查报告;

对教师展开调查问卷,形成教师课程开发角度、课程实施角度、课程评价角度对学生自得成长现状调查报告;

对现状调查基础上面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形成解决问题和困难思路和方法。

2.指向中学生自得成长的相关领域文献研究

对自得成长和校本课程体系开发进行理论梳理,通过文献研究对“自得”思想进行文献检索,文献学习;对校本课程开发,尤其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案例、优秀案例进行文献检索和文献学习。

3.指向中学生自得成长的校本课程目标的设计研究

对学校现有的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目标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指向中学生“自得”能力提高目标的修正、改进等设计研究。

认知层面:校本课程群下各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对于学生知识与技能层面的培养目标的研究;

行为层面:校本课程群下各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对于学生过程与方法层面的培养目标的研究;

情感层面:校本课程群下各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培养目标的研究。

4.指向中学生自得成长校本课程内容设计研究

学校已有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上进行统整、修订和开发。形成指向中学生自得成长的学校校本课程内容体系、框架,形成学校校本课程群(指向自得成长)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对于校本课程不同种类、不同学段、不同学科内容等进行深入研究,设计培养学生自得能力校本课程内容体系、框架。

5.指向中学生自得成长校本课程实施与管理的研究

校本课程实施时间、地点:

根据学校课程开设计划安排校本课程实施,尝试大、小学段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根据实际情况拆分两个时间段实施:部分课程小学段课程实施时间段集中实施+大学段课程实施时间段相应时间实施。

校本课程实施课时:

开发指向中学生自得成长的校本课程群,研制适合不同年段、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校本课程实施课时。

校本课程选课方式:

建立、健全完善的网络选课、抢课系统及相应的操作流程。

校本课程实施形式:

依托学校内部的传统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学科教室)、智慧教室、艺术展示场域、体育运功场域,家庭与社区为课程时空,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课程资源,构建校本课程群。

社团、兴趣小组、俱乐部、临时课程班级等方式展开校本课程实施。

6.基于自得成长的校本课程实施评价研究

进行指向中学生自得成长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评价方式的研究;

课程实施内容评价: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对学生自得能力提升程度研究、课程内容改进研究;

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进行校本课程实施过程对学生自得能力提升程度研究、课程实施方式改进研究;

课程实施结果评价:通过学生能力的提升、通过教师的建议等展开对学校校本课程群开发实施成效的研究。

课程实施案例研究:

(1)开展学生自得成长优秀课程案例研究

(2)开展课程实施对学生能力培养案例研究

课题研究重点

本课题研究重点是研究内容中的第3、4、56点。

 

(五)研究方法

本课程研究思路和方法:

 

            

 

 

 

           

 

 

 

 

 

(六)实施步骤

课题研究过程

筹备阶段

2018年6月至2018年9月。

确定课题组成员,课题筹备动员,撰写设计论证报告。确定课题研究方案,确定本课题在课题组成员中的分工,设计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内容,进行课题申报。

主要工作:学习材料,培训骨干,形成方案。

实施阶段

2018年9月至2021年2月。

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校自得学生成长现状调查研究;对我校教师课程设计、实施等方面指向学生自得成长调查研究;对课题实施困难和可能出现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及分类整理。

2. 采用文献研究法对自得成长和学校校本课程体开发进行文献研究,尤其对叶圣陶“自得思想”以及相关学校校本课程群开发成功案例进行文献检索和学习研究。

3. 通过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对本课题开展相关工作展开研究。

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校本课程目标的设计研究、内容设计研究、实施管理研究、评价研究进行学校校本课程群开发系列研究,形成学校指向学生自得成长的校本课程群,形成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特色。

总结阶段

2021年3月至2021年6月。

总结课程开发、实施的经验,收集、整理课题结题报告。通过各阶段案例研究,总结研究经验,评估研究成果,形成学校校本课程群特色,进行论文汇编、编制案例集、报告集等。

 

(七)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1.  指向发展学生自得能力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有利于提升学生自得能力;

2.  指向发展学生自得能力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有利于完善学校校本课程群、校本课程体系。

3.  指向发展学生自得能力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有利于提升教师课程领导能力。

创新之处

1. 视角创新

    通过几十年前叶圣陶先生提出的“自得”的理念重新审视现在的教育、服务现在的教育,通过指向自得能力的提升进行学校课程建设。

2. 途径创新

在学校已有的相关课程体系基础上进行叶圣陶先生的“自得”理论研究、实践研究,研究成果重新服务学校课程建设,最终指向学生自得能力提升。

 

 

 

 

 

(八)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责任人

阶段成果(限5项)

调查报告

报告集

2018.12

沃晶晶

中期评估报告、经验总结

报告集

2020.01

蔡军、王泽

优秀课程开发案例

案例集

2020.06

汪文倩、季洁

学生自得成长案例

案例集

2020.12

章晓娥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研究论文

论文集

2020.12

章晓娥

最终成果(限3项)

总结、结题报告

报告集

2021.6

蔡军、王泽

研究案例

案例集

2021.6

李晶、汪文倩、季洁

研究论文

论文集

2021.6

章晓娥

(九)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先期调研和已有相关成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 学术力量

闵春雷:学校副校长(分管教学)、数学教学骨干;

奉英:学校副校长(分管德育)、生物教学骨干、德育管理骨干;

王泽学校课程中心主任、物理教学、负责课程建设开发;

莫英学校教科室主任、语文教学、负责理论研究;

吴国旺:学校教务处副主任、语文教学、负责教学管理;

汪文倩、季洁、朱逸之学校课程中心助理、负责案例研究;

沃晶晶:教务处助理、负责教学研究;

李晶:政教处助理、负责德育研究。

2. 研究基础

学校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改革已经有一定实践经验,学生成长评价也在逐渐转变,学校评价更关注过程、关注学生能力成长,符合课题提出的“自得”能力培养。

3. 条件保障

学校恰逢第四轮主动发展规划过程中,三年发展规划的主题就是课程改革,本课题研究将得到学校全力支持配合、研究经费充裕、研究人员、研究时间均能得到保障。

 

 

 

三、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十三五”规划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同意申报。

在该课题研究周期内,本单位愿意为该项研究提供研究便利,如课题获准立项,本单位愿意根据课题研究所涉研究任务,提供适量的研究经费。

 

 

  

公   章

年   月   日

四、辖市、区管理部门意见

 

 

  

 

 

 

公  章

 

                                                       年   月   日

 

五、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公  章

 

年    月    日

 

附件